[发明专利]一种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4550.6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3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乔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78 | 分类号: | C09K11/7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光 激发 实现 红外 发光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MY4-4xYb4xMo3O16,M为二价过渡金属离子镉Cd2+或锌Zn2+,x为Yb3+掺杂的摩尔百分数,0.0001≤x≤0.8。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高温固相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化学式MY4-4xYb4xMo3O16中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其中0.0001≤x≤0.8,分别称取含有离子M的化合物、含有钇离子Y3+的化合物、含有镱离子Yb3+的化合物、含有钼离子Mo6+的化合物,研磨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所述的离子M为二价过渡金属离子镉Cd2+或锌Zn2+;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空气气氛中预煅烧,预煅烧温度为400~900℃,预煅烧时间为1~15小时;
(3)将得到的混合物自然冷却,取出后研磨并混合均匀,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900~1200℃,煅烧时间为1~10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后充分研磨得到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预煅烧温度为450~850℃,预煅烧时间为2~1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煅烧温度为950~1150℃,煅烧时间为2~9小时。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含有离子M的化合物、含有钇离子Y3+的化合物、含有镱离子Yb3+的化合物、含有钼离子Mo6+的化合物为原料,按化学式MY4-4xYb4xMo3O16中对应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称取,其中0.0001≤x≤0.8,将含有离子M的化合物、含有钇离子Y3+的化合物、含有镱离子Yb3+的化合物分别溶解于稀硝酸溶液中,将含有钼离子Mo6+的化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或乙醇溶液中,得到各种透明溶液,再按各反应物质量的0.5~2.0wt%分别添加络合剂,在50~8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溶解,所述的离子M为为二价过渡金属离子镉Cd2+或锌Zn2+;
(2)将步骤(1)得到的各种溶液缓慢混合,在50~8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1~2小时后,静置,烘干,得到膨松的前驱体;
(3)将步骤(2)得到的前驱体置于马弗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700~1100℃,煅烧时间为2~10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后充分研磨得到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煅烧温度为750~1000℃,煅烧时间为3~9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剂为柠檬酸或草酸。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在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近红外发光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离子M的化合物为M的氧化物、氯化物、硝酸盐中的一种;含有钇离子Y3+的化合物为氧化钇、硝酸钇和碳酸钇中的一种;含有镱离子Yb3+的化合物为氧化镱、硝酸镱和碳酸镱中的一种;含有钼离子Mo6+的化合物为氧化钼或钼酸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45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