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浇口多料修剪机的紧固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53839.6 | 申请日: | 2015-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8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逸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浇口 修剪 紧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浇口多料修剪机的,可以将零件旋转定位的紧固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件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的普遍,大部分的塑料制品都是通过注塑的方法完成的,而注塑的加工方法就会存在浇口出现多料的现象,有些尺寸比较小的零件的浇口不在零件本身上,而是在连接件上,只需要将零件从连接件上剪下来即可,但是有些大尺寸的零件浇口则就在零件本身上,这样就需要将浇口出多余的废料剪掉。有些注塑模具设计有剪切机构,但是这样模具设计较复杂,成本较高,制作难度也比较大,对于注塑机的程序要求也要相当精确。对于多数的剪切机不能对零件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定位,所以要操作人员人工定位,致使操作时间长,易产生误差,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用于浇口多料修剪机的,可以将零件旋转定位的紧固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浇口多料修剪机的紧固机构,包括滑台、滑轨和滑台驱动器;所述滑台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滑台驱动器驱动滑台在滑轨上滑动;所述滑台上设置有固定爪,所述固定爪由固定爪气缸驱动进行张开闭合;所述固定抓上安装有伺服马达,伺服马达带动固定爪转动;所述固定爪的一侧设置有原点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滑台上设置有滑料管。
优选的,所述滑台驱动器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有挡块。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一种用于浇口多料修剪机的紧固机构,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无需人工定位,减少操作误差,可旋转任意角度将零件进行定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浇口多料修剪机的紧固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其中:11、滑台;12、滑轨;13、滑台驱动装器;14、固定爪;15、固定爪气缸;16、伺服马达;17、原点检测器;18、滑料管;19、挡块;4、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浇口多料修剪机的紧固机构,包括滑台11、滑轨12和滑台驱动装器13;所述滑台11设置在滑轨12上,所述滑轨12设置在台面4上,所述滑台驱动器13驱动滑台11在滑轨12上滑动;所述滑台11上设置有固定爪14,所述固定爪14由固定爪气缸15驱动进行张开闭合;所述固定抓14上安装有伺服马达16,伺服马达16带动固定爪14转动;所述固定爪14的一侧设置有原点检测器17;所述滑台11上设置有滑料管18;所述滑台驱动器13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有挡块19。
当需要将零件固定在固定爪14上时,所述滑台驱动器13驱动滑台11在滑轨12上向前滑动,固定爪气缸15驱动固定爪14张开,原点检测器17检测初始位置,操作人员将零件放入固定爪14内,固定爪气缸15再驱动固定爪14收紧固定住零件,经过检测机构检测零件浇口处的多料位置后,伺服马达16驱动固定爪14旋转,并将零件浇口处的多料位置定位在修剪机构的方向上,然后滑台驱动器13驱动滑台11后退到修剪机构的下方,修剪完毕后伺服马达16驱动固定爪14旋转回初始位置,修剪后的多余废料可以放入滑料管18内,经过滑料管18后进入指定回收处;所述挡块19可以限制滑台11位移,以免出现滑台11行程异常。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逸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逸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3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