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逆流留置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52655.8 | 申请日: | 2015-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5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健力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润愚 |
| 地址: | 52404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延长管 留置针座 延长管座 微孔通道 多通道 防逆流 留置针 正压腔 止液夹 滴注 多腔导管 分隔内壁 交接部位 留置软管 输液过程 微型空隙 血液回流 顺畅性 中药液 夹紧 腔体 外壁 血栓 阻塞 输液 保证 储存 室内 制造 | ||
一种防逆流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留置软管、延长管及延长管座、装置于延长管上的止液夹,延长管连接于延长管座和留置针座之间,所述延长管为具有至少二个通道的多腔导管。本发明由于巧妙地利用多通道延长管的结构,既充分保证输液过程中药液滴注通道不会出现阻塞现象,保证药液的滴注速度和顺畅性,又可以在每次输液完成而暂停后通过止液夹对多通道延长管夹紧中在延长管外壁与各分隔内壁相交接部位所形成的微型空隙在延长管和留置针座腔体底部之间形成微孔通道,并通过在延长管上部与延长管座中制造出的正压腔室,利用该正压腔室内储存的药液通过微孔通道的缓慢渗透有效而可靠地防止血液回流,达到防血栓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留置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几乎可将所有药液通过血管输入人体,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临床中,为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及减少病人的痛苦,也为减轻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已普遍使用了留置针(管)技术。现在临床使用的留置针一般包括留置针座、留置软管、延长管、延长管座、装置于延长管上的止液夹,这种结构组成的留置针中其延长管都是采用单腔导管,在输液暂停过程中,通过操作延长管上的止液夹使延长管座与留置针座和留置软管之间形成隔断,避免空气和异物通过留置软管进入到病人血液中。但由于人体静脉压的作用,在暂停输液的过程中,血液会逆流而进入到留置软管及留置针座中,甚至于进入到延长管的止液夹以下部分中,时间一长就会在这些部位中形成血栓,需要使用肝素钠对留置针管进行抗凝封闭,以达到在留置针管中不产生栓塞的目的,而在输液和对留置针管进行抗凝封闭的过程中均需要使用针刺连接,这样无形中增加 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也存在医护人员被针刺误伤的危险性,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中国专利CN104043162A公开了一种名称为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及其防血栓的方法的专利申请,该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留置软管、穿刺针和延长管,留置针座的侧壁上设有药液输入口,留置针座的一端设有药液输出口,留置软管与留置针座的药液输出口连接,穿刺针的针尖从留置针座的另一端穿入留置针座内,经药液输出口从留置软管穿出,还包括引流软管、引流条和夹具,所述引流软管的一端与药液输入口连接,另一端与延长管的一端连接,引流条设在引流软管中,夹具夹在引流软管上。但该专利申请存在有以下缺陷:①引流管和引流条的设置,造成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②引流管和引流条的存在影响输液过程中药液的滴注速度和顺畅性,甚至于造成药液滴注通道的阻塞,特别地亲水材料制成的引流线存在有纤维脱落并溶解于针座腔体和留置软管中的可能,造成纤维异物随液体进入人体血液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并具有可靠的正压功能的能有效而长时间地防止血液回流的防逆流留置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防逆流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留置软管、延长管及延长管座、装置于延长管上的止液夹,延长管连接于延长管座和留置针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为具有至少二个通道的多腔导管。
所述多通道引流管的结构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上述延长管为具有双通道的双腔导管,该双腔导管为由一体成型在管体内的截面呈直线型或弧形分隔内壁所形成,也可以是上述延长管为具有三通道的三腔导管,该三腔导管为由一体成型在管体内的截面呈直线型或弧线型或相互交错的直线型或相互交叉的弧线型的分隔内壁所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健力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健力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26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