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52112.6 | 申请日: | 2015-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0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春;潘伯祥;陈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兴合树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83/01 | 分类号: | C08F283/01;C08F212/08;C08G63/676;C08L51/08;C08K5/5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尹慧晶;徐冬涛 |
| 地址: | 2142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纽扣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树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苯酐1000~1800重量份,顺酐800~1500重量份,1,2‑丙二醇600~1300重量份,乙二醇300~800重量份,二丙二醇1000~1800重量份,苯乙烯2000~3500重量份,阻聚剂1~3重量份,抗氧剂1~3重量份,缓聚剂0.01~0.05重量份;其中,所述的阻聚剂为高温阻聚剂和低温阻聚剂。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既符合欧盟环保法规的要求又适合于纽扣工艺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简称UPR)是具有多功能团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在其骨架主链上具有聚酯链键和不饱和双键,而在大分子链两端各带有羧基和羟基。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最大的好处是它的稀释剂(苯乙烯)在最后使用时将和主链上的双键发生共聚交联反应,所以使用过程中溶剂的挥发量较少,因而属于环境保护一类的产品,不饱和聚酯树脂最重要的铸塑应用为制造纽扣产品。目前市场上的纽扣用树脂都采用高活性的配方,同时加入增塑剂以抵消由于高活性而带来的脆性。但随着欧盟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限制了增塑剂在纽扣树脂中的使用。另外,在纽扣的制作过程中,在水中切片时容易吸水而造成纽扣发白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符合欧盟环保法规的要求又适合于纽扣工艺要求的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该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满足纽扣制作工艺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树脂浇铸体的吸水性,又具有一定的韧性,满足了切片和冲孔的需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该树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苯酐1000~1800重量份,顺酐800~1500重量份,1,2-丙二醇600~1300重量份,乙二醇300~800重量份,二丙二醇1000~1800重量份,苯乙烯2000~3500重量份,阻聚剂1~3重量份,抗氧剂1~3重量份,缓聚剂0.01~0.05重量份;其中,所述的阻聚剂为高温阻聚剂和低温阻聚剂。
上述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优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苯酐1400~1800重量份,顺酐900~1300重量份,1,2-丙二醇600~1000重量份,乙二醇500~800重量份,二丙二醇1100~1400重量份,苯乙烯2000~2300重量份,阻聚剂1~2重量份,抗氧剂1~2重量份,缓聚剂0.01~0.02重量份;其中,所述的阻聚剂为高温阻聚剂和低温阻聚剂。
上述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进一步优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苯酐1500~1700重量份,顺酐1000~1200重量份,1,2-丙二醇700~900重量份,乙二醇500~700重量份,二丙二醇1100~1300重量份,苯乙烯2100~2200重量份,阻聚剂1~1.5重量份,抗氧剂1~1.5重量份,缓聚剂0.01~0.02重量份;其中,所述的阻聚剂为高温阻聚剂和低温阻聚剂。
该树脂还添加调色剂及荧光增白剂作为辅料,二者重量比例为8~12:1~5,优选重量比10:3,加入量为原料总量的0.0001~0.001%,采用常规调色剂及荧光增白剂即可。
上述纽扣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最优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苯酐1600重量份,顺酐1100重量份,1,2-丙二醇800重量份,乙二醇600重量份,二丙二醇1200重量份,苯乙烯2200重量份,对苯二酚0.5重量份,甲基氢醌0.7重量份,亚磷酸三苯酯1.5重量份,环烷酸铜0.01重量份,调色剂0.05重量份,荧光增白剂0.015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兴合树脂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兴合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2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