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烟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1981.7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0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榕;郑贤彬;胡新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光榕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71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烟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烟通常是将电子烟烟液经过雾化器的加热雾化而发出烟雾供吸烟者使用,电子烟烟液不含有烟草中的烟焦油,而烟焦油对人体危害较大。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上升,人们都意识到了烟草对于人们身体的危害,因此,电子烟逐渐代替香烟得到广泛使用。
现有的电子烟,一般将烟液储存在雾化器中,在烟液用完后需要更换新的雾化器,或拆卸雾化器后用滴管或针管等工具以人工注液的方式加注烟液后,才能够继续使用,造成较大的浪费或者更换烟液需要经过繁杂的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器,该电子烟雾化器在烟液用完后,用户即可自行简单拆卸,不使用工具就可实现烟液的加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电子烟雾化器,包括一端设有吸孔及另一端设有连接端的外管、外管内设有的雾化腔、雾化腔内设有的吸液条及缠绕于吸液条的发热丝、储存烟液的储液杯,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储液杯可拆卸地套设于外管内,其包括杯体与杯塞,所述杯体为一软性材料制成的软体,杯体开口端由所述杯塞紧密封堵,所述杯塞上设有杯塞通孔。
优选地,所述杯体由硅胶或橡胶、塑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杯塞在杯塞通孔出液端的端面上设有盲孔用以吸纳多余的烟液。
优选地,所述杯体内设有一细管与所述杯塞通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细管靠近杯塞通孔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小孔。
优选地,所述雾化腔中还设有导液条,该导液条一端与所述吸液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杯塞通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杯塞套设于外管内壁且在套接处设有相应的环形突肩,该环形突肩设有突肩缺口,所述杯体与外管内壁之间设有环形间隙作为烟气通道,该环形间隙与所述吸孔及突肩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管连接端管壁上轴向设有对称的两个外管缺口,所述杯塞在出液端套接有封管塞,所述封管塞在相对应外管缺口的位置设有凸扣,同时该封管塞设有封管塞导液通孔与杯塞通孔相连,封管塞外壁设有封管塞缺口与突肩缺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封管塞在靠近雾化腔一端的外壁还套接有内罩,所述内罩设有内罩导液通孔与所述封管塞导液通孔相连,还设有内罩烟孔与所述封管塞缺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罩导液通孔有两个,内罩与封管塞之间设有一U字形导液条,其两头从内罩导液通孔穿出后分别与所述吸液条两端连接,U字形导液条底部被内罩内侧扣住并与所述杯塞通孔的出液端触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能将储液杯从雾化器中拆卸,然后将储液杯的杯塞一端浸泡到电子烟烟液中,通过用手交替挤压、松开储液杯的软体,造成储液杯内部真空来自动吸收储存电子烟烟液,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电子烟的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杯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杯塞的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杯塞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杯塞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杯塞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杯塞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外管的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外管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封管塞的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封管塞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封管塞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封管塞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封管塞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杯塞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杯塞的正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杯塞的左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杯塞的右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杯塞的俯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封管塞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封管塞的正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封管塞的左视图;
图2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封管塞的右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封管塞的俯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内罩的中轴垂直剖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内罩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光榕,未经林光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19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