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1542.6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6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金达锋;郝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B60R1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半自动 太阳能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衣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
背景技术
洗车成为车主用车生活的一部分,可是频繁的洗车也会对车身造成伤害,现在车主中流行起一股“车衣热”。夜间停放在露天停车场的轿车罩着车衣,以预防恶劣天气对汽车的伤害。到了夏季,覆盖车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抗过强的日光对汽车的曝晒及由此引起的车内高温。因此,车衣成为车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车衣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汽车的外形尺寸用帆布或其它柔韧耐磨材料制作的外罩衣,俗称汽车服饰。其能对车漆、车窗玻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高档小车,经常使用车衣能够使车漆光亮如新,延长使用寿命。车衣由衣身、扣带、弹簧拉钩三部分组成。前扣带为封闭性的,使用时从头部套进去,后扣带为开放性的,用插锁将车衣与车尾部固定住,无专用钥匙不能取下,然后将车衣两边的弹簧拉钩钩住车体下沿,便可将车衣牢牢固定在车体上。汽车服饰存在以下不足:1、车衣贴住车身,难以避免布面与车面的摩擦,容易划伤车面;2、车衣贴住车身,防冰雹效果差。
另一种是通过太阳伞防晒原理,按照汽车外形设计,覆盖从汽车前挡风玻璃至后挡风玻璃,能够在高温下有效降低车内温度的太阳伞,俗称汽车太阳伞。其结构包括:伞面、太阳能板、硅胶皮套、支架、机盒(马达、锂电池、线路板)、总开关、吸铁石开关等。汽车太阳伞存在以下不足:覆盖面积小,车身大部分面积暴露在外,夏日太阳暴晒的情况下,会对漆面产生负面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车衣功能不完善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包括:一传动轴,其与车辆宽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并具有一传动轴套杆用以使所述传动轴两端伸出或收拢于所述车辆两侧;多个可伸缩的扇骨,对称设于传动轴的两端;一车衣,连接于两侧的所述扇骨上用以遮罩车辆。
其中,所述扇骨包括相互套接的支撑杆和伸缩套杆,所述伸缩套杆的外端连接所述车衣,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于所述传动轴上。
其中,还包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扇骨,用以驱动所述扇骨伸缩。
其中,还包括二套件,分别套设于传动轴的两端部,每一所述套件具有一插套,所述插套设于所述套件的外圆周面上,所述插套的开口方向与传动轴的轴向相垂直,所述扇骨的其中一支撑杆插设于所述插套上。
其中,所述车衣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扇骨内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通的导电线,所述导电线另一端连通汽车蓄电池。
其中,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连接环,相邻所述支撑杆上的连接环通过连接线相连。
其中,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一收放装置,用以驱动传动轴伸长或收缩。
其中,所述车衣通过扣环连接所述扇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具有防晒隔热作用,车身与车衣间的空气通道会隔绝烈日暴晒。
2、本发明具有防紫外线、防辐射作用。
3、本发明具有防雨水风沙尘作用。
4、本发明可保护车辆内饰,由于车辆内饰在阳光暴晒下会发生老化,因此本发明可减少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挥发。
5、本发明节能效果显著。车衣上具有太阳能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对电动车电量的一种补充,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扇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太阳能供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传动轴;
101:传动轴套杆;
2:扇骨;
201:切平面;
202:伸缩套杆;
3:车衣;
4:二套件;
401:插套;
5:太阳能电池板;
6:收放装置;
7:连接环;
8:连接线;
9:导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1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材料
- 下一篇:天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