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两步压力熔渗制备高铌钛铝合金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0641.2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路新;刘程程;曲选辉;王涛;温宏远;佟健博;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6 | 分类号: | B22F3/16;B22F3/10;C22C14/00;C22C30/00;C22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压力 制备 高铌钛 铝合金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压力熔渗制备高铌钛铝合金材料的方法,属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TiAl 基金属间化合物,基于原子长程有序排列和原子间独特的键合,具有比重低、高温强度好、抗氧化、抗蠕变性能优良等特点,同其他高温合金相比具有更加优异的高温综合性能,被公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轻质耐高温结构材料。由我国陈国良院士研发的高Nb-TiAl合金,在保持常规TiAl合金优势的基础上将合金的极限使用温度提高60~100℃,并且具有优异的强度及抗氧化性能,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高温TiAl合金的主要发展方向。
高熔点组元Nb的添加在提高TiAl合金高温性能的同时,也使合金的熔炼温度和热加工温度显著提高,使得合金的制备加工难度明显增大。但只有优良的制备工艺,才能得到性能优异的高铌 TiAl 合金,从而确保其他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将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可能。因此,发展新型的高铌 TiAl 合金制备加工技术,实现 Nb元素添加的均匀化,制备出成分均匀、组织细小和性能优异的高铌 TiAl 合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针对高铌 TiAl 合金的制备方法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使用传统铸造法过程较为复杂,并容易出现铸造缺陷、成分偏析和晶粒大小不均匀现象。而采用粉末冶金制备工艺可使以上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粉末冶金制备TiAl基合金工艺按照原料粉末可分为元素粉末法和预合金粉末法。其中预合金粉末法所制备合金成分均匀性好,氧及杂质含量低,力学性能好,但是合金粉末制备难度大、对技术要高、造价昂贵,而且目前仍难以实现市场化批量生产。而元素粉末法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易成形,但是由原料引入的氧及杂质含量较高,同时因kirkendall效应导致其烧结性能较差,制备合金力学性能尤其室温塑性指标较低。
基于以上各制备工艺的不足,我们提出采用两步压力熔渗工艺制备高铌钛铝合金材料,该方法可综合预合金粉末法以及元素粉末法的优势,采用低成本原材料,可直接制备出低氧含量、高致密度、高性能的合金材料。液态金属熔渗技术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是以高熔点金属、陶瓷或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制成多孔体骨架,再将低熔点金属贴置于骨架之上,在高于该金属熔点温度下,使其熔融渗入多空骨架中填充孔隙,从而得到高致密性产品。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实现制品大型化生产,并同时具有净近成形的优势。但目前将熔渗法用于制备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研究报道极少。东北大学王继杰等采用无压熔渗工艺制备了Ti-(46-68)Al(at%)系金属间化合物(陈林,熔渗-扩散法制备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硕士学位论文,大连:东北大学,2006),中南大学刘咏等采用真空熔渗法制备了一种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隔热材料(CN102249298B)。但将熔渗技术用于制备高铌钛铝合金材料的研究,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压力熔渗法制备高铌TiAl合金材料的工艺方法,以实现低成本、快速烧结制备高致密性高铌TiAl合金材料。其制备原理是以Ti、Nb等元素粉末及高纯Al板作为原料,在高于Al熔点的温度条件下,Al板熔化并渗进混合粉末骨架中,并与Ti粉发生燃烧合成反应后,在压力作用下得到高铌钛铝坯体材料;随经后续热处理各合金化元素均匀扩散后,得到组织成分均匀的高铌TiAl合金材料。具体工艺流程和参数如下:
步骤1,以Ti、Nb等元素粉末和高纯Al板作为主要原料,其成分配比为:Al含量为43~49%,Nb含量为5~10%,余量为Ti和其他微量合金元素,以上均为原子百分比,备用;
步骤2,将步骤1称取好的原料粉末均匀混合后,装入石墨模具中并经振实或压制成坯,使坯体的致密度低于70%,备用;
步骤3,将步骤1选取好的Al板置于经步骤2处理后的模具内坯体之上,再将所述模具整体置入高压熔渗炉中进行反应熔渗烧结处理;熔渗过程在真空度≤10-1Pa的真空条件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熔渗过程采用两步升温反应熔渗工艺,第一阶段以5~10℃/min快速升温至700~800℃,进行保温40~120min,保温10~30min后开始施加轴向压力10~30MPa;
第二阶段:提高轴向压力至30~50MPa,以3~6℃/min缓慢升温至800~1000℃,同时,保温60~120min,之后持续加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相对密度大于97.0%的高铌钛铝合金熔渗坯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0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