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9746.6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8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茂祥;郑香珍;黄韬;王文国;潘荧;方桂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7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能够有效改善锂电池在高压条件下的循环性能。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备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和自放电低等优势而广受青睐。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随着电动车等设备的推广,对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由能量公式可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能够有效提高其能量密度。目前,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压范围主要为3.0~4.35V,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上限提高(如提高至4.35V以上)的同时,电极材料的克容量发挥也会有所提高,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解液对电池的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在高电压下,由于阴极材料反应活性的增加,电解液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条件下容量快速衰减。通过使用一些添加剂,可有效抑制电解液在高电压下的氧化分解。因此,为了满足高电压电池的使用要求,确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以改善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条件的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可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条件下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电解液添加剂,其中,所述电解液添加剂为具有两个砜基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为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砜基(两个砜基)化合物,
其中,R1、R2相同或不同,独立的选自C1-8烷基或卤素(例如氟)取代的C1-8烷基,n为1,2,3。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0.05~0.2%(质量比),优选0.1-0.15%。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解液添加剂为二甲砜基甲烷。
根据本发明,所述无水有机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乙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无水有机溶剂为上述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更优选为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MC)的二者混合物,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的二者混合物,或者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三者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盐选自LiPF6、LiBF4、LiClO4、LiAsF6、LiBOB(二草酸硼酸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电解液可以应用于最高工作电压在4.35~4.6V的锂离子电池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包括:将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具有两个砜基的电解液添加剂进行混合。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解液添加剂如式(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用途,其用于锂离子电池。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离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为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具有良好性能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此电解液中含有带有两个砜基的化合物,其可在阴极成膜,从而保护阴极,减小阴极与电解液之间副反应的发生,且阻抗增加不大,从而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性能。其能够将电池循环100周后的电池容量保持率提高1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在常温循环0.2C充电至4.6V,然后恒压至0.02C,再0.2C放电时的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9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