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玻璃防光线反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9410.X | 申请日: | 2015-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8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利;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天意汽车修理厂 |
主分类号: | B60J3/00 | 分类号: | B60J3/00;B60J11/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玻璃 光线 反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伪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玻璃伪装防光线反射装置。
背景技术:
战时,军用车辆在行驶均会披挂伪装网以防暴露,伪装网能很好的给车辆带来隐蔽效果。但车窗上的玻璃在日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光线反射,而这种反射的光线在飞机等空中侦查下极易暴露车辆的位置。有鉴于此,设计一种防止空中侦查器在空中发现行驶车辆玻璃反射光线的防护装置十分必要。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玻璃伪装防光线反射装置。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玻璃伪装防光线反射装置,它包括:遮阳布,其特征在于:在遮阳布的边缘设有一组磁铁,在遮阳布上设有观察口,在观察口一端还连接有搭布;在靠近观察口边缘的位置上连接一个支架,所述的支架是由一对支架杆,以及与支架杆相连的支撑框构成;所述的搭布可以与支撑框形成覆盖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所述的支架的一对支架杆之间设有第一拉杆,在支架杆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拉杆,且第一拉杆位于观察口的下方。
在所述支架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段弧状延伸部,所述的弧状延伸部一端设有一段与支撑框相连的水平延伸部。
在所述搭布的边缘设有尼龙搭扣,通过尼龙搭扣可以将搭布连接在支撑框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车辆行驶时车窗光线反射问题,降低被空中飞行物侦察到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遮阳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支架与遮阳布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4是支架杆与支撑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玻璃伪装防光线反射装置,设置一个略大于驾驶室挡风玻璃的迷彩遮阳布1,在迷彩遮阳布1的边缘设有一组磁铁2,以便可以将迷彩遮阳布1吸附在驾驶室周围的车体上。
在迷彩遮阳布右部的布面上设有一个驾驶员观察口3, 在观察口3一端连接有一个面积大于观察口的迷彩搭布1a,在迷彩搭布1a的边缘设有与尼龙带扣1b。
如图4所示,在迷彩搭布1a上还设有一组鱼鳞状泄风孔1c,在泄风孔1c还覆盖有面积大于泄风孔1c的迷彩搭布1a,且在泄风孔1c开口方向是靠近车窗的一侧,使得车辆行驶时的气流通过泄风孔1c时,只能使泄风孔1c上方的迷彩搭布1a鼓起,且不会被风吹翻,因此泄风孔1c只具备通风功能而不会透光。
如图2、3所示,设置一个支架4,支架4的两根间隔设置的支架杆4a连接在观察口3左右两侧的迷彩遮阳布上,在所述的支架4的一对支架杆4a之间设有第一拉杆4f,在支架杆4a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拉杆4d,且第一拉杆4f位于观察口3的下方。
在支架4的支架杆和拉杆上覆盖有迷彩连接布1a,通过缝纫的方式将迷彩连接布与迷彩遮阳布1连接在一起,使得支架4可以固定在迷彩遮阳布1上。
由于在所述的支架杆4a之间连接有两个拉杆使得支架4与迷彩遮阳布1的接触面增多,因此也增加了支架与迷彩遮阳布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拉杆也可以增加支架4的强度。
如图3、4所示,在所述支架杆4a的另一端设有一段弧状延伸部4c,所述的弧状延伸部4c一端设有一段与支撑框4b相连的水平延伸部4e。
由于支架杆4a通过弧状延伸部4c以及水平延伸部4e的过度后再与支撑框4b连接,所以支撑框4b的支撑强度较强,使得本发明适用于在复杂的颠簸道路上长期使用。
所述迷彩搭布1a边缘的尼龙带扣1b可以缠绕在支撑框4b上,将迷彩搭布1a连接在支撑框4b上,并且与支架形成覆盖配合。
使用方法:
如图5所示,首先将迷彩遮阳布磁铁块按照车窗位置吸附于车框铁上,在车辆驾驶室外侧的车体上,而后将迷彩搭布1a边缘的尼龙带扣1b缠绕在支撑框4b上,使的支撑框4b可以支撑起迷彩搭布1a。这样在车辆行驶和停车时就可有效的遮挡车窗玻璃的反光,防止空中飞行器发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天意汽车修理厂,未经蚌埠天意汽车修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9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