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7529.3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8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岳云峰;谭威;黄阳;李扶中;周敏;王建武;贺艳芝;孔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流 避雷 防护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覆盖换流站的立体避雷防护空间;
在所述避雷防护空间的外围设置避雷防护结构,所述避雷防护结构包括从所述避雷防护空间顶部至避雷防护空间底部依次排列设置的一个以上避雷线,所述避雷线电连接至避雷线柱,所述避雷线柱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线的离地高度hsw应满足公式其中z为避雷线最低保护点离地高度,S为雷电流击距,req为避雷线保护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防护空间对地最高点与所述避雷线最低保护点间具有保护间距m,且满足公式m=z-heq。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流击距S由如下公式得到:
S=8KI0.65;其中UBIL、K均为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线保护半径req为所述避雷线所围区域能容纳的最大内切圆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线包括上下设置在避雷防护空间外围的第一避雷线、第二避雷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流站避雷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雷线相对于地面更靠近所述第一避雷线,且以雷电流击距S为半径的圆同时与地面、所述第二避雷线相切时,雷电流击距S为半径的圆与所述避雷防护空间具有不小于保护间距m的距离。
8.一种换流站避雷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换流站外围的若干避雷线柱、与所述避雷线柱电性连接的一个以上避雷线,所述避雷线从换流站顶部至换流站底部依次排列布置在所述换流站外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流站避雷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线包括上下设置在换流站外围的第一避雷线、第二避雷线,所述第一避雷线、第二避雷线均与所述避雷线柱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75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低功耗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母线跳线管的新型组合连接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