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47176.7 | 申请日: | 2015-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8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董江峰;袁书成;梁危;王清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 地址: | 61004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耐冻融 环境 纤维 复合 再生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混凝土柱的原料包括:水泥1份、水0.53份、细骨料1.86份、原生粗骨料1.72份、再生粗骨料1.72份、以及纤维2-8kg/m3·混凝土柱;所述细骨料为天然河沙,再生粗骨料为废弃混凝土,原生粗骨料为天然鹅卵石;所述纤维为CFRP、BFRP、AFRP、GFRP和钢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纤维作为加固材料包裹在混凝土柱表面;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19mm,所述原生粗骨料的粒径为2.36-19mm;所述水泥为P.C32.5R水泥;所述纤维以间隔包裹的方式对混凝土柱进行包裹,每100mm纤维包裹区域间隔50mm距离,包裹层数为1或2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为圆柱或方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为圆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为钢管或碳管约束混凝土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裹层数为2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BFRP。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顺序,依次加入细骨料、水泥、原生粗骨料和再生粗骨料、水,并依次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所得物装入钢管或碳管中,并振捣均匀形成再生混凝土柱;
3)对步骤2)所得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或碳管再生混凝土柱用纤维进行包裹;按重量份计,步骤1)中各物质的配比关系为:水泥1份、水0.53份、细骨料1.86份、原生粗骨料1.72份、再生粗骨料1.72份,步骤3)中纤维用量为2-8kg/m3·混凝土柱;所述细骨料为天然河沙,再生粗骨料为废弃混凝土,原生粗骨料为天然鹅卵石;所述纤维为CFRP、BFRP、AFRP、GFRP和钢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原生粗骨料的粒径为2.36-19mm;所述水泥为P.C32.5R水泥;所述纤维以间隔包裹的方式对混凝土柱进行包裹,每100mm纤维包裹区域间隔50mm距离,包裹层数为1或2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BFRP。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为圆柱。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数为2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71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离子建筑保温材料
- 下一篇:混凝土微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