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尾矿提取建筑用砂的选矿溜槽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5861.6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4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单士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士睿 |
主分类号: | B03B5/66 | 分类号: | B03B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尾矿 提取 建筑 选矿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与尾矿综合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尾矿提取建筑用砂的选矿溜槽。
背景技术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取了有用的矿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废弃物,大型矿山企业的尾矿产生量可高达每年数千万吨。目前,尾矿废弃物均采用尾矿库集中堆放方式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但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周围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何把这些尾矿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分析表明,从一部分尾矿,特别是重选尾矿和磁选尾矿废弃物的粒度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能上来看,完全可以和建筑用河砂相匹敌,因此希望开发一种从尾矿中选取建筑用砂的选矿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尾矿提取建筑用砂的选矿溜槽,以实现尾矿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尾矿提取建筑用砂的选矿溜槽,包括倾斜设置、一端高置、一端低置的圆柱形筒体、用于支撑筒体的支承装置和使筒体转动、与筒体支承装置连接的传动部;所述筒体的内腔壁从筒体的一端到另一端设置最少一条螺旋线状的挡条;所述筒体在筒体的低端设置有尾砂卸料罩,所述筒体在筒体的高端设置有给料槽和重砂卸料罩,所述给料槽的出口端延伸到筒体内;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冲洗管,从筒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给料槽的出口端靠近筒体的高端,所述出口端位于筒体高端的1/3~1/2长度范围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冲洗管在位于筒体内的部分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个出水孔。如此,可以在筒体长度方向的任何一点上对矿物进行冲洗作业。
根据所选矿浆的不同,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条的高度为3~8㎜。
根据所选筒体直径的不同,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条之间的距离为200~50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筒体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承座,固定在底架座上,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轴承座,两个所述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托辊轴,所述托辊轴上设置有托辊;所述筒体在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轮带,所述托辊与轮带相抵,作滚筒的支撑和传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动部,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与其中的一个托辊轴连接,所述电动机通过减速器、联轴器、托辊轴、托辊、轮带与筒体传动连接。
尾矿矿浆通过给料槽给入,进入滚筒内分选,在水流的作用下沿壁向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轻、重矿物颗粒逐渐分层离析。由于筒体内壁设置有一定高度(按照粗粒、细粒和矿泥的不同进行高度设置)的呈螺旋线状的挡条,当流动的矿浆遇到挡条后会在挡条处形成紊流,使物料得到松散,有利于轻、重矿物颗粒进一步分离,并使得重矿物留在挡条内侧,轻矿物则可以越过挡条继续向下运动,直至达到相对低点的筒体末端边缘,并经尾砂卸料罩排出;而留在挡条内侧的重矿物,由于滚筒的转动,挡条对其产生推动作用,会沿筒壁向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冲洗水的作用不断得到精选,直至到达相对高点的筒体前端边缘经重砂卸料罩排出,从而实现了不同密度矿物的分离和连续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用于尾矿提取建筑用砂的选矿溜槽,可以用于尾矿提取建筑用砂。用尾矿提取建筑用砂作为建筑用,可大量减少河砂的消耗量,避免新的土地和环境的破坏;可以降低建筑工程造价,实现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给料槽;2、重砂卸料罩;3、托辊;4、筒体;5、减速器;6、底架座;7、尾砂卸料罩;8、冲洗管;9、联轴器;10、轴承座;11、支承座;12、电动机;13、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士睿,未经单士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5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