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吊顶一体式多功能冷暖浴霸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4701.X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6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武坚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坚国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徐永雷 |
地址: | 214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顶 体式 多功能 冷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卫生间及厨房的具有制热、制冷、换气及照明功能的吊顶一体式多功能冷暖浴霸,属于制冷制热技术、电加热技术、进风和回风结构设计及排风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卫生间及厨房加热装置的主要问题是,温度提升不高,耗电高但制热效果较差,不经济。而且还未见有专门为卫生间及厨房提供制冷功能的效率较高设备。因而已不能满足人们追求舒适温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吊顶一体式多功能冷暖浴霸,其能够解决房间温度提升不高且没有专门的制冷设备等问题,不论在冬季还是夏季均可以为人体提供舒适的温湿度环境,并且经济省电。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吊顶一体式多功能冷暖浴霸,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蒸发器、压缩机、蒸发风机、管流风叶、电加热器、空气流通风箱、节流器、换向阀、冷凝器、风轮、冷凝风机、第一风门、通风管和第二风门;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壳体一端外侧,所述空气流通风箱设置在壳体另一端外侧,所述蒸发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空气流通风箱内;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通过管道经换向阀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通过管道经换向阀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节流器的进口连接,所述节流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被蒸发器分割为壳体进风室和壳体出风室两部分;所述壳体进风室壁上设有室内空气进风口;所述壳体出风室内安装有管流风叶和电加热器,所述管流风叶平行于蒸发器布置,管流风叶与蒸发风机连接,管流风叶通过蒸发风机驱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管流风叶下方;所述壳体底部上设有室内空气回风口和室内空气出风口,室内空气回风口与壳体进风室对应连通,室内空气出风口与壳体出风室连通;所述空气流通风箱的内部空间被冷凝器分割为风箱进风室和风箱出风室两部分;所述风箱进风室通过通风管与壳体出风室连通,通风管上安装第一风门,所述风箱进风室壁上设有室外空气进风口,室外空气进风口处安装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均由风门电机控制,所述风箱出风室壁上设有室外空气出风口,风箱出风室内安装有风轮,风轮与冷凝风机连接,风轮通过冷凝风机驱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底部配装有面板,所述面板上与室内空气回风口和室内空气出风口对应的部位设有开口,面板上安装有照明灯具和功能显示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配装有可拆卸的进风口封板或进风接头,所述室内空气回风口配装有可拆卸的回风口封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压缩机安装在安装支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采用卧式涡旋压缩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流器采用毛细节流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门处设置有用于锁定第一风门的换气限位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正下方设有积水盘,所述积水盘固定安装在壳体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能够解决房间温度提升不高且没有专门的制冷设备等问题,不论在冬季还是夏季均可以为人体提供舒适的温湿度环境,并且经济省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面板的平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冷/制热时的工作原理及空气流向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冷/制热时的工作原理及空气流向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换气时的工作原理及空气流向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换气时的工作原理及空气流向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冷/制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冷/制热时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进风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回风口封板的正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坚国,未经武坚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47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