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4487.8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8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董世知;马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35/362 | 分类号: | B23K35/362;B23K9/167;B23K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姜荣丽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煤 活性 焊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钨极氩弧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钨极氩弧焊(Tungsten Inert Gas),作为一种优良的气体保护焊接手段,因其电弧具有优良的氩气保护、电弧稳定、无熔渣、焊接材料多样化而广泛应用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和铝、铜、钛等金属及合金的焊接中,但其焊接成本高、焊接效率低等缺点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钨极氩弧焊的应用范围—钨极氩弧焊在对碳钢及其低合金钢一次性对焊时其熔深最大仅为2~3mm,且焊前需要复杂的焊前准备工作,其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远不如手工电弧焊。但在某些场合钨极氩弧焊又有其他焊接手段难以替代的优势,如目前航空航天、军工和石油化工领域常用的钛合金一般采用钨极氩弧焊,其原因在于:钛合金在焊接过程中极易与C、H、N和O等元素反应而使焊缝产生严重的脆性倾向,故传统的CO2保护焊、手工电弧焊和埋弧焊都无法满足钛合金焊接生产要求,采用电子束焊、激光焊以及等离子弧焊尽管可以满足生产要求,但对设备要求高,成本大,很难满足所有生产场合。钨极氩弧焊因其优良的惰性气体保护能力、焊缝成形美观、无熔渣且对设备要求不高而成为钛合金常用的焊接手段。
目前,针对碳钢、不锈钢、镁合金、铝合金及钛合金均已开发出了不同的焊接活性剂,已经确认可以用作活性焊剂的有SiO2和B2O3等非金属氧化物、TiO2和Al2O3及MnO2等金属氧化物、NaF和CaF2等卤化物,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学者均采用分析纯级别的上述物质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所述的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为纯的粉煤灰,或者为向纯的粉煤灰中加入分析纯级的SiO2形成,其中,SiO2的加入量为纯的粉煤灰质量的40~90%,优选加入40%。
所述的纯的粉煤灰中含有SiO2和Al2O3成分总含量高达77%(质量百分含量),在使用前,先对所述的纯的粉煤灰进行中温煅烧,然后过滤,得到粒度均匀的粉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在以Q235钢为母材的熔覆层的制备中的应用,所述的熔覆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的选取和预处理;
纯的粉煤灰在使用前进行中温煅烧热活化预处理,然后向预处理的粉煤灰中加入相应含量的二氧化硅。
所述的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为预处理后的纯粉煤灰,或者向预处理后的纯粉煤灰中加入二氧化硅,加入量为纯的粉煤灰质量的40~90%,所述二氧化硅的加入量优选为40%。
第二步,熔覆块的制备;
活性氩弧熔覆材料由还原铁粉、硼砂以及碳化硼组成;按照质量百分含量:还原铁粉(89%),硼砂(5%),碳化硼颗粒(6%)。将上述配方按比例称重共计10g,共混均匀后掺入0.2~0.3g模数为2.5的水玻璃,研磨,进行熔覆块体的压制,预置压力60MPa。脱模后室温干燥24h。
第三步,在熔覆块表面涂覆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
采用丙酮为溶剂,将粉煤灰活性氩弧焊剂与丙酮溶剂按照1g:4mL混合后搅拌,涂刷于熔覆块表面,刷涂完成后室温阴干24h后进行焊接。
第四步,熔覆焊接;
钨极材质及直径为铈钨极2.0mm,钨极尖角30°,8#陶瓷喷嘴直径12mm,焊接工艺参数选取为:焊接电流100~200A,氩气流量3.5~9L/min,焊接速度75~155mm/min,电弧长度2.5~5.5mm。
优选的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145A,氩气流量6L/min,焊接速度120mm/min,电弧长度5.0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活性焊接技术是传统氩弧焊技术的延伸与改进,可大幅提高氩弧焊工作效率,拓展氩弧焊技术的应用领域,但活性焊接技术由于焊剂及焊接工艺的保密性强,导致其焊接成本高昂,限制了该技术的通用化。本发明采用粉煤灰为焊接活性剂,可以大幅降低活性焊接成本。
2、本发明首次将煤炭伴生资源应用到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可以有效实现煤炭伴生资源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为煤炭伴生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4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热钢焊丝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高强钢焊接工艺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