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票证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42843.2 申请日: 2015-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4517523A 公开(公告)日: 2015-04-15
发明(设计)人: 李新伟;姜作鹏;胡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红马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9F3/02 分类号: G09F3/02;G06K19/07
代理公司: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代理人: 蒋常雪
地址: 100027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伪 票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票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票证。

背景技术

假票的巨大利润,造成了假票的泛滥,造成国家经济不稳定,甚至酿成经济和社会危机,制售假币,像一个噬血的幽灵,以非法手段剥夺和占有国民财富,干扰了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信用原则,侵蚀国民经济的健康肌体。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财富得到快速的积累,制贩假票的现象也随之迅速蔓延。

假票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掠夺着人们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财富。货币作为价值符号和价值交换媒介,在商品经济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经济意义上看,它不仅承担着代表国民财富和分配国民收入的职能,而且还发挥着调控、促进和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

为打击制贩假票犯罪,中国制定了重典,使打击制造、贩卖、使用假票的犯罪活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法律依据对于打击制售假票行为,规范货币管理,维护人民币持有人的权利,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无法掉以轻心,票据的防伪措施及认识防伪标识对于减少经济损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出一种具有多重防伪标识的票证,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票证,多重防伪标识,多重检验方式,有效地降低了上当几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伪票证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票证包括:

基层,在所述基层上热压颗粒状凸起,基层内嵌已写入信息的RFID电子标签;

热敏票纸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正面,高温、手划后变黑;

无色红绿荧光纤维丝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背面,并在所述无色红绿荧光纤维丝层中嵌入金属防伪安全线;

无色防伪油墨层,设置在所述热敏票纸层和无色红绿荧光纤维丝层上,光照下发生不同颜色之间的转换;

花刀切线防伪标,不可完整撕下。

进一步的,所述防伪标设有花刀切线,部分与票证粘连,不可完成撕下。

进一步的,所述防伪标上印制有可识别的安全字样,所述安全字样采用光变油墨,高温变红。

进一步的,所述防伪标内含有金属安全线。

进一步的,所述票证内印制有防伪二维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在获取验票识别验证码,在网上查询票品真伪。

进一步的,所述无色防伪油墨层,原料各组分按重量比:正丁醇:16~18、ZnS:Cu/ZnS量子点:4~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8~1.3、消泡剂SP-23:0.2~0.6、聚丙烯酸钠:0.2~0.6、水:余量。

进一步的,所述热敏票纸层,原料各组分按重量比:橘皮苷:15-16、偶氮二甲酰胺:3-5、酞菁蓝:0.1-0.6、丙烯酸树脂漆:18-22、三氯乙烷:55-60、抗氧剂:0.5-1。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包括芯层和热压颗粒层;

所述芯层的木浆原料各组分按重量比:漂白阔叶木硫酸盐浆 50-70、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 10-20、损纸 20-30;

所述热压颗粒层的木浆原料各组分按重量比:漂白阔叶木硫酸盐浆 70-90、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 10-30。

进一步的,所述无色红绿荧光纤维丝层为在造纸过程中将防伪短纤维掺入纸浆内。 

进一步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为无源的应答器,由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外接天线组成;

其中集成电路芯片集成有射频前端天线、收发模块、逻辑控制电路和存储器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票证,多重防伪标识,多重检验方式,有效地降低了上当几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票证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票证包括:

基层,基层内嵌已写入信息的RFID电子标签,在所述基层上热压颗粒状凸起;

用户可根据票证的凹凸感首先判定票证的真伪;在基层内嵌RFID电子标签时,由管理部门将票证的电子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中;同时,管理部门以管理权限将票证的电子信息和加密信息通过写入模块写入票证系统中,电票证的电子信息即被固化在系统中,以供票证使用过程中作为票证信息识别之用。

一旦写入,票证的电子信息即固化在票证系统中。在票证的使用过程中智能管理系统只能读取相应的电子信息,而不能修改。

热敏票纸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正面,高温、手划后变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红马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红马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2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