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AE仿真技术的碳纤维导流罩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1272.0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5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朱陆林;吴志强;包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ae 仿真技术 碳纤维 导流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CAE仿真技术的优化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CAE仿真技术的碳纤维导流罩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与空气间相互作用加剧,气动阻力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增加,而所需功率随速度的立方增加。因此,人们开始追求流线型的列车整体外形设计。列车的整体流线型设计可分为车身的基础形状选型、整体流线型设计和局部优化设计3个阶段。前2个阶段往往在新车型设计前期发挥重要作用,而局部优化设计阶段则是在保证车体整体造型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对车体的局部细节进行优化设计,在设计后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受电弓导流罩存在以下矛盾:
(1)导流罩高度导流罩高度若增加,则受电弓阻力下降、导流罩阻力增加,两者总体阻力增加或降低需要权衡;
(2)导流罩坡度若变缓,则受电弓阻力增加,导流罩阻力下降,两者总体阻力增加或降低需要权衡,也存在一种最优平衡位置;
(3)气动载荷同时影响结构强度,导流罩需要兼顾气动和结构耦合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受电弓导流罩优化问题主要归结为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强度问题,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导流罩进行铺层设计,以达到增加结构强度、刚度并减重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导流罩进行优化设计,寻求最优设计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种基于CAE仿真技术的碳纤维导流罩优化设计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CAE仿真技术的碳纤维导流罩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碳纤维导流罩优化设计工作进行指标分解,拟定以受电弓导流罩高度、前展度、厚度为优化对象,以受电弓导流罩阻力、强度、质量作为目标函数,对碳纤维导流罩进行优化;
(2)初步拟定碳纤维导流罩的关键设计数据进行建模;
(3)对步骤(2)中建立的三维试验模型定义单元,划分网格,利用Sculptor
在受电弓导流罩初始方案网格节点外面加上一个控制域,通过控制域上的控制点坐标系的缩放、旋转、平移,实现实时网格参数化变形;
(4)对碳纤维导流罩三维试验模型施加载荷,进行导流罩结构强度的分析计算,进而提取导流罩的应力与变形;
(5)通过CAE分析碳纤维导流罩的数据模型及计算结果,并对多目标结果进行判断,确定最优解,如果不是最优解,则返回步骤(3)、步骤(4),开始新一轮寻优,如果是最优解则停止计算。
在仿真计算三维试验模型的仿真值之前,定义材料参数属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CAE仿真技术进行结构分析,取代了传统的经验判断和理论强度校核计算方法,提高了验证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CAE仿真技术的碳纤维导流罩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碳纤维导流罩优化设计工作进行指标分解,拟定以受电弓导流罩高度、前展度、厚度为优化对象,以受电弓导流罩阻力、强度、质量作为目标函数,对碳纤维导流罩进行优化;
(2)初步拟定碳纤维导流罩的关键设计数据进行建模;
(3)对步骤(2)中建立的三维试验模型定义单元,划分网格,利用Sculptor
在受电弓导流罩初始方案网格节点外面加上一个控制域,通过控制域上的控制点坐标系的缩放、旋转、平移,实现实时网格参数化变形;
(4)对碳纤维导流罩三维试验模型施加载荷,进行导流罩结构强度的分析计算,进而提取导流罩的应力与变形;
(5)通过CAE分析碳纤维导流罩的数据模型及计算结果,并对多目标结果进行判断,确定最优解,如果不是最优解,则返回步骤(3)、步骤(4),开始新一轮寻优,如果是最优解则停止计算。
在仿真计算三维试验模型的仿真值之前,定义材料参数属性。
本发明采用CAE仿真技术进行结构分析,取代了传统的经验判断和理论强度校核计算方法,提高了验证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未经武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1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