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铌合金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1188.9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0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庆;陈道勇;徐方涛;张绪虎;贾中华;何开民;张春基;胡国林;贾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2/02 | 分类号: | C23C12/02;C23C14/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张丽娜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材料 表面 制备 氧化 涂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铌合金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的方法,属于高温涂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轨控发动机燃烧室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组元液体推进剂姿轨控发动机是现代空间飞行器及战略战术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轨道控制、姿态调整等。近年来,新型飞行器或武器的研制,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其提高比冲,增加室压,从而减少推进剂的消耗量和减轻发动机重量,以及延长发动机寿命或增大战略武器射程。推力室许用温度是决定发动机比冲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推力室材料及高温抗氧化涂层性能则决定了推力室的工作温度和抗冲刷性能。目前,我国应用于空间飞行器轨道导入和姿态控制的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使用硅化物涂层的铌合金作推力室材料。对于铌铪-硅铬钛发动机推力室,基体采用铌铪合金,涂层工艺和体系为料浆烧结的硅铬钛涂层以及硅铬钛铪涂层,其工作温度为1400℃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合金的发动机喷管在高温下的使用寿命,以及改善单一MoSi2涂层体系高温性能,将单一涂层改进为复合涂层以达到涂层与基体结合力提高,热匹配较好,同时减少涂层中Si元素扩散,提高涂层体系抗氧化性能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铌合金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在铌合金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的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铌合金表面钼钨合金涂层制备
1)根据姿轨控发动机推力室形状尺寸制备阴极钼钨合金靶材,并除去钼钨合金靶材表面的污染物,比如油渍,然后安装在真空阴极电弧沉积设备上,作为阴极;对真空阴极电弧沉积设备抽真空,在真空条件下对钼钨合金靶材进行起弧,以去除钼靶材表面的杂质,比如氧化物;
所述的钼钨合金靶材含量:钼的含量为80at.%,钨的含量为20at.%;
2)对铌合金工件表面进行酸洗,其目的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油渍、氧化物等杂质,酸洗所使用的溶液为酸液,酸液包括硝酸和硫酸,硝酸和硫酸的质量配比为4:1;酸洗时间控制在8-10分钟之间,再用去离子水超声波清洗,然后进行烘干,烘干后放在真空阴极电弧沉积设备的样品台上,铌合金工件与钼钨合金靶材距离为2-10毫米;铌合金姿轨控发动机推力室工件作为阳极;
3)对真空阴极电弧沉积设备抽取真空,真空度≤1.33×10-2Pa时开始沉积钼钨合金涂层;沉积工艺参数为:弧电流为60~100A,线圈电流1~10A;沉积时间以实际需要为准,保证钼钨合金涂层的厚度为50~150μm;
4)铌合金表面沉积完成后,铌合金工件随真空室冷却至50℃以下后,打开真空室取出样品;
第二步:真空活化包渗制备(Mo,W)Si2复合涂层
1)将硅粉和硼粉进行真空干燥后进行混合,混合采用球磨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粉料倒入石墨坩锅中,将第一步制备的样品埋入石墨坩锅内的混合粉料中,然后将石墨坩锅放入真空炉中,在1200~1350℃保温5~10h,真空度≤5×10-2Pa;同时,将卤化物活化剂放入活化剂蒸发容器内,使蒸发的卤化物活化剂进入到真空炉的石墨坩埚内,加速硅粉和硼粉与钼钨合金涂层的反应速率,蒸发容器的温度为700~850℃,从而由钼钨合金涂层至铌合金基体依次形成抗氧化涂层、中间层、过渡层和基体;抗氧化涂层为以(Mo,W)Si2为主,掺杂有硼元素的复合涂层;中间层为以二硅化铌为主,掺杂有硼元素的复合涂层;过渡层为以三硅化五铌为主,掺杂有硼元素的复合涂层;基体为铌合金;
以硅粉和硼粉的质量为100份计算,硅粉的质量份数为90-99,硼粉的质量份数为1-10,卤化物活化剂的质量份数为1-5,卤化物活化剂为氯化钠、氟化钠或氟化钾;
3)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冷却至室温,取出产品,最终得到的(Mo,W)Si2复合涂层厚度为80~160μm。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11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