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塑共混组合物、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41066.X | 申请日: | 2015-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0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宗成中;徐萌萌;曹兰;宗迎夏;王春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23/20;C08L23/12;C08K13/02;C08K3/22;C08K5/09;C08K5/47;C08K3/06;C08K3/04;B29C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 代理人: | 陈磊,黄玉华 |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橡塑共混 组合 动态 硫化 塑性 弹性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橡塑共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元乙丙橡胶和聚-4-甲基戊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塑共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橡塑共混组合物总重量份数按100份计,三元乙丙橡胶重量份数为40-80份,聚-4-甲基戊烯-1的重量份数为20-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塑共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聚丙烯或聚丁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塑共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橡塑共混组合物总重量份数按100份计,三元乙丙橡胶重量份数为40-70份,聚-4-甲基戊烯-1的重量份数为20-58份,聚丙烯或聚丁烯的重量份数为2-10。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2或所述的橡胶共混组合物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下组分和重量份数的原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原料包括,40-80重量份三元乙丙橡胶、20-60重量份聚-4-甲基戊烯-1、6-10.5重量份促进剂、2.5-10重量份交联体系、1重量份防老剂;
制备方法包括,将三元乙丙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放入密炼机中制备三元乙丙橡胶母炼胶;将三元乙丙橡胶母炼胶、聚-4-甲基戊烯-1密炼机中共混,加入交联体系,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弹性体。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共混组合物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下组分和重量份数的原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原料包括,40-70重量份三元乙丙橡胶、20-58重量份聚-4-甲基戊烯-1、2-10重量份数的聚丙烯或聚丁烯、6-10.5重量份促进剂、2.5-10重量份交联体系、1重量份防老剂;
制备方法包括,将三元乙丙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放入密炼机中制备三元乙丙橡胶母炼胶;将三元乙丙橡胶母炼胶、聚-4-甲基戊烯-1、聚丙烯或聚丁烯加入密炼机中共混,加入交联体系,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弹性体。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元乙丙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加入到密炼机,设置温度100℃、转速80转/分,密炼15分钟,排料制得母炼胶备用;
(2)将第一步制得的母炼胶和聚-4-甲基戊烯-1放入密炼机,在230-240℃、70转/分条件下共混3-6分钟,加入硫化体系动态硫化4-6分钟,制得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4所述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元乙丙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加入到密炼机,设置温度100℃、转速80转/分,密炼15分钟,排料制得母炼胶备用;
(2)将第一步制得的母炼胶和聚-4-甲基戊烯-1放入密炼机,在230-240℃、70转/分条件下共混3-6分钟,再加入聚丙烯或聚丁烯共混2分钟,随后加入硫化体系动态硫化4-6分钟,制得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体系为硫磺交联体系、硫载体交联体系或树脂交联体系;所述硫磺交联体系包括0-1重量份的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1-3.5重量份的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和0.5-2.5重量份的硫黄;所述硫载体交联体系包括1.5-3重量份的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和1.5重量份的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所述树脂交联体系包括8重量份的酚醛树脂和2重量份的卤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弹性体还包括10-30重量份的补强剂炭黑,所述补强剂炭黑在三元乙丙橡胶母炼胶的制备过程中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10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