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循环升降电梯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41060.2 | 申请日: | 2015-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1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赵武;王超宇;陈华为;王晨;郭鑫;王瑞;罗涛;高琪;刘巧;王志勇;施天天;罗纯静;高立强;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6B7/08 | 分类号: | B66B7/08;B66B7/02;B66B11/04;B66B1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51120 | 代理人: | 刘冰心 |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循环 升降 电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电梯,尤其是用于中高层建筑的垂直升降电梯。属自动升降机类(B66B)。
(二)背景技术
升降电梯,从发明之初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发展史,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的使用将会更加广泛。如今的升降电梯无论是机械机构还是控制系统都已经趋于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在满足客运需求方面,目前的升降梯越来越显出不足。从广泛投放在市场的升降电梯来看,升降电梯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一井道加一轿厢的运行方式,而随着建筑物楼层的不断增高,井道的不断加长,电梯的行程越来越长,必然会导致运行效率的下降以及空间资源利用率的不足。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般做法是通过优化电梯调度机制,合理的完成电梯的调度运行,这一方案被广泛实施,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建筑中,在人流量突增的情况下,无论如何调度电梯,都难以满足乘客对电梯的需求。所以仅仅从软件上着手提升电梯的服务效率已经是困难重重。因此,从硬件出发的能提升电梯的服务效率的循环电梯的概念应运而生。
循环电梯的概念提出已有十余年,期间产生了多种方案,但是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基本没有。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是方案中使用的技术现阶段还无法达到,例如某方案中提到的将磁悬浮技术应用于电梯等;二是与现有的电梯技术跨度太大,无法将现有的电梯资源直接利用起来,例如对井道的要求使当前建筑物中的井道无法使用,对电梯轿厢的改造量太多致使目前市面上的电梯轿厢无法直接应用等。这些原因最后导致的问题就是改造费用高,没有商业价值。
中国专利公开的<循环式多轿厢电梯>ZL200720194002.4,虽然也提供了可提升电梯服务效率的多轿厢循环电梯,但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在建筑物中呈环形布置的四个井道,不满足高层电梯布置原则中规定以两井道为佳的要求,且要用现有的<一井道一电梯>改造也难以实现。2)采用<一个轿厢均配置一台曳引机>,即是一台循环电梯有很多曳引机,与现有的<一井道一曳引机>差距大,改造难以实现,成本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循环升降电梯,是一种多轿箱循环电梯,其发明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一井道加一轿厢>电梯效率低,难以满足高层楼人流运送需要。目的之二是本发明多轿箱循环电梯是在现有<一井道加一轿厢>电梯技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需实现对现有井道、电梯轿厢等的改造方便,使现有电梯到循环电梯的过度过程更易于实现。
技术方案:
单向循环升降电梯,包括多个轿厢和多个轿厢架;其特征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1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的空气温度节能调节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梯运行状况监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