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氨基硅油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0897.5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8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81/00 | 分类号: | C08G81/00;D06M15/6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635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氨基 硅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氨基硅油。
背景技术
柔软剂是指一种能够吸附于纺织品纤维表面,赋予其爽滑、柔软等特性的纺织助剂。
有机硅柔软剂也称硅油,指的是硅氧烷聚合物及它们的衍生物,是目前公认的整理效果最好的柔软性后整理剂之一。与传统的非硅类柔软剂相比,由于Si-O键具有比C-O键更低的旋转自由能,聚有机硅氧烷玻璃化温度较低、链段更为柔顺,表面能小,能在表面能高的物质如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坚韧的、可以伸缩的连续薄膜,使得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降低,在外界应力的作用下纤维更容易相对滑动,从而使织物具有柔软、平滑的手感,良好的透气性、表面光泽、耐磨、穿着舒适性等特性,适用于不同的纺织品(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纤维等)的整理。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有机硅化学的发展,有机硅柔软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整理剂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并且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迅速、广泛地地被企业采用,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非硅类柔软剂,成为柔软剂市场中的主导产品。目前占纺织品柔软整理剂90%以上的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美观、时尚、高档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服装舒适性和健康也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有机硅柔软剂难以兼顾上述多功能的要求,因此新型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成为研究热点,制备性能优异的有机硅织物后整理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现有工艺合成氨基硅油,然后对其进行亲水化改性是最普遍的思路。而目前常用的原料八甲基四硅氧烷(D4)中通常带有混合环体D3~D12等杂质,这会造成产物结构中氨基分布不均匀,对使用性能有不良影响,而且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中同时存在伯胺基和仲氨基,其协同加速氧化作用使得产物抗黄变能力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氨基硅油的抗黄变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性氨基硅油,化学式如下所示:
其中:
一种改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硅油制备:向反应釜内依次加入线性体WS-62M、硅烷偶联剂以及KOH,搅拌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10~130℃后,恒温反应4h,然后在60kPa条件下脱低沸物后得到氨基硅油;
2)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向反应釜内依次加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异丙醇,搅拌均匀,升温至80~90℃,恒温反应4h,然后在60kPa条件下脱低沸物后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
进一步,线性体WS-62M、硅烷偶联剂以及KOH的重量比为2~3:5~7:0.5~1。
进一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异丙醇的重量比为3~5:10~20:30~50。
进一步,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哌嗪基丙基硅烷偶联剂或环己氨基硅烷偶联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氨基硅油用于柔软剂,其抗黄变性能及柔软性能有所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抗黄变性能图。
图2为亲水性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向反应釜内依次加入线性体WS-62M、硅烷偶联剂以及KOH,搅拌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10~130℃后,恒温反应4h,然后在60kPa条件下脱低沸物后得到氨基硅油;
2)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向反应釜内依次加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异丙醇,搅拌均匀,升温至80~90℃,恒温反应4h,然后在60kPa条件下脱低沸物后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
线性体WS-62M、硅烷偶联剂以及KOH的重量比为2:5:0.5。
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异丙醇的重量比为5:20:50。
用以YDH 602(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
实施例2
1)向反应釜内依次加入线性体WS-62M、硅烷偶联剂以及KOH,搅拌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10~130℃后,恒温反应4h,然后在60kPa条件下脱低沸物后得到氨基硅油;
2)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向反应釜内依次加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异丙醇,搅拌均匀,升温至80~90℃,恒温反应4h,然后在60kPa条件下脱低沸物后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
线性体WS-62M、硅烷偶联剂以及KOH的重量比为3: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0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