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0473.9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5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腾;王瑞鸿;谢沧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92 | 分类号: | H01F41/092;H01F41/09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孙英杰,陈亮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绕线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在铁芯的两凸缘部间的卷芯部卷绕线材的绕线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铁芯的两凸缘部间的卷芯部卷绕线材者,通常绕线时采线材由一作为入线端凸缘部进入后,该端线材先经点焊固定在该入线端凸缘部上电极后,进行预定圈数的卷绕线材于该卷芯部,然后线材另一端再经点焊固定于另端的出线端凸缘部上的电极,以完成铁芯上线材的卷绕;在一个以多条线材同时卷绕于铁芯的卷芯部的绕线过程,通常在作为入线端凸缘部及出线端凸缘部上须设置多个电极,并配合多个挂线体来做线材的转折靠挂。
现有技术I237278号“片式共模扼流线圈”揭示一种具有多电极的线圈,其是包括:一个绕组核心部分;分别设置在该绕组核心部分的两端的凸缘;多个电极,其相互之间以预定距离被设置在每一个凸缘上,以便相互之间没有电气接触;以及多条导线,其是缠绕在该绕组核心部分,导线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是连接到该多个电极的预定电极;在该绕组核心部分的轴向上突出的凸起被提供在设置在该绕组核心部分的两端上的各个凸缘的内表面上的各个电极之间的区域中。
发明内容
该现有技术虽然以轴向上突出的凸起被提供在设置在该绕组核心部分的两端上的各个凸缘的内表面上的各个电极之间的区域中,来达成线材绕挂在电极时,增加了相邻的电极之间的行程距离,并且相邻的电极可由对应凸起分隔开,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导线不与导线连接的电极接触而且可以防止相邻的电极的接触;然而,该现有技术因此却改变了铁芯的构造,即铁芯必须在卷芯部两端各个凸缘上电极的内表面轴向上形成突出的凸起,否则无法达成该效果,对于铁芯在卷芯部两端各个凸缘上电极的内表面不适合或不作轴向凸起设置的铁芯而言,将无法取得该线材绕挂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无须改变铁芯构造即可实行线材折挂的绕线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无须改变铁芯构造即可实行线材折挂的绕线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执行如所述绕线方法的装置。
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绕线方法,用以在一铁芯上卷绕线材,包括:以一第一夹具的一第一夹口夹持铁芯进行旋转;以一第二夹具的一夹座共同夹持抵撑铁芯以和第一夹具在同一旋转方向被转动;在第二夹具前端设可拆卸地组设于夹座上的治具,使其伸入并介于铁芯两电极间的余隙中,使卷绕的线材经该治具折挂于铁芯上的电极;该治具设有多个,二治具间的间距恰与铁芯上各电极间的二余隙间距相当。
依据本发明另一目的的绕线装置,用以在一铁芯上卷绕线材,包括:一第一夹具,可受驱动而进行旋转,包括一固定夹爪及一活动夹爪,二者之间的前端设有一第一夹口;一第二夹具,可受驱动而进行旋转,包括一夹座,并在夹座前端设有治具,该治具可拆卸地组设于夹座上;该第一夹具的第一夹口与第二夹具共同夹持抵撑铁芯以同一旋转方向被转动时,该治具可伸入并介于铁芯两电极间间的余隙;该治具设有多个,二治具间的间距恰与铁芯上各电极间的二余隙间距相当。
依据本发明又一目的的绕线装置,用以执行如所述绕线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方法及装置,由于提供给线材作折挂的治具是设在第二夹具,故铁芯的构造无须作任何改变即能获得线材卷绕的效果;其次,治具本身是以可拆卸方式与第二夹具作分离及组合,在绕线的铁芯规格改变影响导致必须更改治具时,第二夹具上的各部件可以无须更动,而只更换治具;同时,借由治具的可拆卸分离及组合,可以适应铁芯上不同电极数所衍生的治具数需求,并借绕线步骤中的回位步骤使部分电极处的线材呈斜向出线、部分电极处线材呈直向出线。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装置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夹具的夹座上构造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夹具的夹座与铁芯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夹具的夹座与铁芯对应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治具的挂线座与铁芯电极间的组合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入线卷绕步骤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折挂步骤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回位步骤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出线步骤示意图。
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0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