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机械式自动变速箱选换挡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9079.3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5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炳钊;岳汉奇;陈虹;包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F16H61/22;F16H61/32;F16H61/3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王寿珍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自动 变速箱 换挡 执行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用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机械式自动变速箱选换挡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汽车挡位的选择与变换。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变速器包括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机械式无级变速器(CV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能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自动变速变矩,变速器和发动机匹配良好,驾驶起来没有换挡的顿挫感,驾驶舒适性很好。但是相比传统的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的效率较低,维护成本高。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在传统的有级固定轴式机械变速器的基础上增加选换挡机构,通过电控单元(TCU)控制变速器实现自动换挡。AMT除了具有自动变速的优点以外,还继承了传统手动齿轮变速器传动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制造、工作可靠等优点是汽车理想的传动形式。但是现有的机械式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存在“换挡反应速度较慢”的缺陷。此外,在较差的路况下,由于车辆颠簸、震动,变速箱选换挡轴易发生位置变动,此时变速箱选换挡轴会带动推拉杆轴向运动,从而螺母便会受到轴向力作用。当电机没有信号输入时,电机的输出轴会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从而螺杆也会自由转动。由于结构原因,滚珠丝杠的传动效率很高,但是同时也会有很高的逆效率,螺母受到轴向力作用时,滚珠丝杠的螺杆就会转动,螺母就会发生轴向移动,即滚珠丝杠发生逆传动,易发生“脱挡、跳挡”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已申请专利一种车用离合器执行机构[CN203453332U],该专利技术方案适用于车用离合器,虽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一定的借鉴,但是并不属于同一范围,且该专利执行机构较为复杂,对各部分零部件的加工要求较高,需要设计一款结构更加简单,且适用于变速箱的选换挡执行机构,克服“换挡反应速度较慢”、“易脱挡、跳挡”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车用机械式自动变速箱选换挡执行机构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车用机械式自动变速箱选换挡执行机构,主要由无刷直流电机1、滚珠丝杠、反传动双向逆止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传动双向逆止器一端与无刷直流电机1连接,另一端与滚珠丝杠连接;所述反传动双向逆止器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圈4、环形拨叉5和行星轮6,所述行星轮6外侧拨动板的孔内设有弹簧7,弹簧7两端压装有滚柱8;所述外圈4内侧面与行星轮6外侧面形成楔形槽,环形拨叉5拨动滚柱8,进而拨动装有弹簧7的行星轮6拨动板,使行星轮6在外圈4内旋转。
所述行星轮6主体为圆柱形套筒,其拨动板连接处侧面加工成平面,所述楔形槽由外圈4内侧面与该平面构成。
所述滚珠丝杠由滚珠丝杠螺杆15与滚珠丝杠螺母14组成,滚珠丝杠螺杆15一端与所述行星轮6通过键连接。
所述无刷直流电机1固定在支架18一端外侧,滚珠丝杠与反传动双向逆止器固定在支架18凹槽内侧,滚珠丝杠螺杆15另一端固定在支架18的另一端上。
在滚珠丝杠螺母14上固定有两个对称的推拉杆16,所述推拉杆16的一端与滚珠丝杠螺母14通过加宽件12紧固连接,推拉杆16的另一端穿过支架18,并与支架18另一端外侧的挡板19固定,通过滚珠丝杠螺母14间接带动挡板19做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推拉杆16与加宽件12为螺纹连接。
在支架18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9,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杆通过第二连接件13固定在推拉杆16上。
本发明中,反传动双向逆止器用以实现防止变速箱脱挡、跳挡,其工作原理为:
由于滚柱8的直径大于外圈4内侧面与行星轮6外圆弧侧面之间的间隙,且小于外圈4内侧面与行星轮6外侧平面之间的间隙,使得行星轮6的外侧平面与外圈4内侧面形成楔槽。
当正常工作时,反传动双向逆止器拨叉5旋转,拨叉5首先将滚柱8压向楔槽较宽位置,而后带动行星轮6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得反传动双向逆止器输出端的行星轮6和输入端的拨叉5同步运转,实现了反传动双向逆止器输出端和输入端扭矩在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传递。
当停止工作时,此时反传动双向逆止器的行星轮6作为主动件,顺时针转时,滚柱8受摩擦力作用被压向楔槽较窄位置,并楔紧在楔槽内,形成自锁。随着反传动双向逆止器行星轮6的继续转动,滚柱8越锁越紧。同理,当反传动双向逆止器行星轮6产生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趋势时,滚柱体8同样被楔紧在楔槽中,形成自锁。这时反传动双向逆止器能够在反转时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形成自锁,实现反传动双向逆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9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