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生物杀线虫剂的发酵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38752.1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3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华;孟庆恒;冯欣;任毅;田中原;宇克莉;杜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5/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生物 线虫 发酵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得到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5YFGZGX044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溶性生物杀线虫农药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线虫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物,可寄生于植物的根、茎、叶、花、芽和种子,环境适应性极强,几乎每种植物都可被一种或几种线虫寄生或侵害,使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给农、林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受到危害的植物自身抵抗力降低,其它病原物趁机入侵植物,与线虫组成复合病害,导致植物减产、枯烂、甚至死亡,给世界农业造成每年约1250亿美元的损失。
由于我国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适宜线虫的活动与繁殖,世界性重要植物线虫病害在我国均有发生。目前,从我国海南岛到辽东半岛的广大温暖地区均有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并且危害严重。根结线虫的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已超过细菌、病毒成为第二大植物病害。蔬菜根结线虫病害在保护地中造成的损失达20-30%,严重时可达70%,甚至绝产,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保护地和华南露地蔬菜种植区根结线虫病已泛滥成灾。大豆孢囊线虫是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线虫病害,主要发生于偏冷凉地区,大豆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块绝产。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属树种体内取食营养而导致树木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感染,它最快能使得松树植株在40天内迅速萎蔫枯死,3-5年间便导致大面积山林毁灭。植物线虫病已成为保护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化学农药仍然是控制植物线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其中大部分药剂对人畜剧毒、用量高、花费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地下水源,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农药的残留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深加工的质量和品质,因此化学杀线剂的应用正逐步受到限制。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生物防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已成为线虫防治的主导。
生物杀线剂第一代是活菌剂,但是存在着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稳定性差、货架期短等局限性。目前,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杀线虫化合物或对线虫有活性的组分制备第二代线虫生防制剂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已研究报道的真菌杀线虫代谢物大多为脂溶性,水中溶解度较差,需要通过添加无机化学药品、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以及一些蛋白质溶解剂等增效剂来助溶,或需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化学修饰,这给真菌代谢物的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并且此类生防制剂的开发多停留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存在着大田实验效果不佳的问题。瑞士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生物杀线剂于2014年上市,该生物杀线剂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细菌孢子,会粘附于大豆孢囊线虫并在线虫体内生长最后导致其死亡,该药目前未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国内市场目前十分缺乏安全、环保、耐热、水溶性、杀线虫谱广的生物杀线剂。随着植物寄生线虫病害日趋严重以及人们环境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目前国内外对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生物农药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合适的生防制剂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空白。因此,筛选高效广谱杀线虫活性物质产生菌,开发新型的实用制剂,是一件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
总状共头霉属接合菌纲毛霉目共头霉科,共头霉科是单属科,只有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一个属,此属目前认为只有一个种即总状共头霉(S.racemosum),是土壤和粪中常见的习居菌,分布遍及全球。(见《普通真菌学》邢来君 李明春 编著 P305-320)总状共头霉(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Cohn)Schroter)是常见的腐生菌,该菌可从土壤和粪便中分离的刀得到,也可通过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下属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归口中国科学院,挂靠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购买(其菌种编号3.264-3.3737)。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87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