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提示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8410.X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9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文振威;许瑞军;吴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张所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提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语音提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语音提示功能由于可以直接语音播报相关信息,省去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手动查看,因此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一项标准功能。
在利用语音提示功能对未读通信消息进行语音提示时,用户首先需要开启智能手机的语音提示功能,并设置提示方式。智能手机在接收到未读通信消息时,均可以根据设置的该提示方式对接收到的未读通信消息的详细内容进行语音提示,这样,用户在不方便查看智能手机屏幕时也能根据语音提示获取未读通信消息的详细内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语音提示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语音提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未读通信消息;
若检测到接收到所述未读通信消息,则获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可穿戴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提示方式,对所述未读通信消息进行语音提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语音提示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是否接收到未读通信消息;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接收到所述未读通信消息时,获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可穿戴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一提示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提示方式,对所述未读通信消息进行语音提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语音提示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是否接收到未读通信消息;
若检测到接收到所述未读通信消息,则获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可穿戴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提示方式,对所述未读通信消息进行语音提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接收到未读通信消息时,获取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可穿戴设备的信号强度,并根据该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提示方式,对该未读通信消息进行语音提示;由于对未读通信消息进行语音提示时的提示方式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的信号强度进行限定,而可穿戴设备的信号强度通常表明了用户距电子设备的远近,因此可以在用户距电子设备较远时,用较安全的语音提示方式进行语音提示,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利用相同的提示方式对未读通信消息的详细内容进行语音提示时,因用户在较远位置,而导致隐私容易被泄露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部分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的示意图;
图3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的示意图;
图3D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的示意图;
图3E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断语音提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3F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重新进行语音提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语音提示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语音提示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8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