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37097.8 | 申请日: | 2015-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9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勋锋;蔡军;淮秀兰;王永伟;郭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21C15/00 | 分类号: | G21C15/00;G21C15/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金属 高压 气体 流动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换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现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能源开发的重要选择。利用核能发电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动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核乏料废物的处理。核乏料的远期风险主要来自次锕系核素和长寿命裂变产物,需经过衰变几万甚至几十万年,其放射性水平才能降到天然铀矿的水平。其中核乏料填埋是目前大多数核电站常用的一种处理模式,核乏料在经冷却和封装后被深埋于地层深处,这种模式费用相对较低,但核废料需要在地质层中长期存放,其环境风险无法预期和有效控制,同时还不可避免的浪费核燃料和其他同位素等宝贵资源。
上世纪发展起来的加速器驱动次的临界系统能够将长寿命高放射性核废料嬗变成短寿命核废料,同时减小体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核废料处置技术方案,而且从临界安全的观点来看,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核能系统具有固有的安全性。液态铅铋合金以其优良的中子学性能、抗辐照性能、导热性能和固有的安全特性,成为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首选的一回路冷却介质,液态铅铋合金将堆芯热量带出后与其他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并进一步利用。
氦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化学反应惰性,而且氦气透平发电技术较为成熟,通过氦气与液态铅铋合金进行热量交换,获得堆芯热量进行发电是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非常有应用前景的一个方向,但液态铅铋流动传热特性及其与氦气流动换热特性非常复杂,国内外尚相关的研究工作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换热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包括液态金属回路和高压气体回路;其中:
液态金属回路包括:
储液罐的液体压出管路分别连接工作罐的底部和电磁泵,电磁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储液罐,另一路连接试验段,试验段的外壁设有加热装置;
试验段的出口通过换热器的液态金属侧出口连接工作罐,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换热器的高压气体侧连接高压气体回路;
储液罐顶部与工作罐顶部连接,储液罐顶部连接高压气瓶和补液罐,工作罐顶部连接真空泵;
工作罐底部与工作罐上部之间装有压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高压气体回路包括:
压气机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接缓冲罐,另一路由过滤器进入压气机入口;
缓冲罐上部与高压气瓶组连接,缓冲罐出口的高压气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回热器低温侧,另一路直接连接回热器低温侧出口,与进入回热器低温侧被加热的气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的气体侧入口;
换热器高压气体侧出口连接回热器高温侧入口,回热器高温侧出口连接冷却器的高温侧入口,冷却器高温侧出口由过滤器进入压气机的入口;
冷却器低温侧连接制冷机组;
储液罐、工作罐与缓冲罐上部装有安全阀;
储液罐在液态金属回路中处于最低位置。
所述的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其中,液态金属回路的所有管道及容器上均装有测温传感器,并缠绕一层电加热绳,电加热绳外部包覆一层隔热材料用于减少回路热量损失,测温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与控制显示系统,对管道各段温度与容器罐进行测量,并控制电加热绳对各段管道与容器罐分别进行加热。
所述的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其中,液态金属回路的管道、试验段及换热器安装角度均大于5度,且换热器的液态金属侧出口位置为液态金属回路的最高点,在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停止工作后,液态金属依靠重力作用自动回流到储液罐。
所述的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其中,储液罐的液体压出管路一端伸到储液罐底部,一端通过高温截止阀连接工作罐底部和电磁泵,储液罐的液体压出管路与电磁泵之间设有电磁流量计。
所述的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其中,液态金属与高压气体流动换热装置的所有管道及容器均各设有流量、温度、压力和压差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上述换热装置进行换热方法是:
液态金属在储液罐中熔化完成后,采用与液态金属不发生反应的惰性气体将液态金属压入工作罐与液态金属回路,将储液罐内的高压气体排放到较低压力,将工作罐顶部与储液罐联通,用于工作回路气体缓冲,并使整个液态金属回路相互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7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载微生物的沸石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动力曝气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