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液力变矩器二维叶片型线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6723.1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3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城;闫清东;魏巍;柯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1/28 | 分类号: | F16H4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贝塞尔 曲线 液力变矩器 二维 叶片 构造 方法 | ||
1.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液力变矩器二维叶片型线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给定液力变矩器的循环圆,该循环圆包括叶片入口边、叶片出口边;
步骤2:由给定的单元骨线关键几何参数求得单元叶片骨线首尾两段三次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将获得的首尾两段三次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经旋转、缩放获得实际叶片骨线控制点矩阵,构造实际叶片骨线;
步骤3:单元叶片厚度分布由两段三次贝塞尔曲线及入、出口圆弧过渡构成,由给定的厚度分布关键几何参数求得首尾两段三次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以及入、出口圆弧圆心和半径坐标,经缩放获得实际叶片厚度控制点矩阵和实际入、出口边圆心、半径坐标,进而构造实际叶片厚度;
步骤4:将叶片厚度分布叠加到叶片骨线上,获得叶片二维型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液力变矩器二维叶片型线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单元叶片骨线首段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Pgs
单元叶片骨线尾段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Pgw为:
其中,αe和αo为单元叶片骨线入口角、出口角,单元叶片骨线峰值坐标(x*g,y*g),ρg*为单元叶片骨线首段贝塞尔曲线终点曲率,ygs1为单元叶片骨线首段贝塞尔曲线第二个控制点y轴的值;
直接对单元叶片骨线首尾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单元叶片骨线首尾两段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Pgs_rot、Pgw_rot:
其中,为给定的叶片旋转角;通过放大倍数,接着对旋转后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进行放大,实现对叶片骨线贝塞尔曲线的放大,得到叶片骨线实际首尾两段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Pgs_real、Pgw_real:
其中,τg为放大倍数,L为叶片内环由入口到出口循环圆长度;
获得实际叶片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后,构造实际叶片骨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液力变矩器二维叶片型线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单元叶片厚度首段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为:
单元叶片厚度尾段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为:
其中,βe和βo为单元叶片厚度分布入口处楔角、出口处楔角,单元叶片厚度峰值坐标(x*h,y*h),ρh*为厚度峰值处曲率半径,re为单元厚度分布入口半径,ro为单元厚度分布出口半径;τhs 2为首段曲线第二个控制点横坐标占首段曲线x方向长度的比例,τhw3为尾段曲线第三个控制点横坐标占尾段曲线x方向长度的比例:
其中,xhs1表示首段曲线第二个控制点横坐标,xhw2表示尾段曲线第三个控制点横坐标;
单元叶片厚度分布由贝塞尔曲线及入、出口处的圆弧过渡构成;入口、出口圆弧过渡圆心及半径坐标:
其中rre和rro分别表示入口、出口圆弧半径,xre和yre表示入口圆弧圆心坐标,xro和yro表示出口圆弧圆心坐标;
单元叶片厚度分布总弦长lh:
lh=1+rre+rro-rresin(βe)-rrosin(βo) (12)
对单元叶片厚度分布进行放大,获得实际叶片厚度分布;
厚度缩放比例τh:
其中,Re为实际叶片入口厚度半径,Ro为实际叶片出口厚度半径;实际叶片厚度分布首尾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Phs_real、Phw_real为:
获得实际叶片厚度分布贝塞尔曲线控制点矩阵后,构造实际叶片厚度分布贝塞尔曲线,实际叶片厚度分布圆弧过渡的圆心及半径:
式中Rre和Rro分别表示实际入口、出口圆弧半径,Xre和Yre表示入口圆弧圆心坐标,Xro和Yro表示出口圆弧圆心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67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齿轮自动油脂润滑系统
- 下一篇:多挡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