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6707.2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2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余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能龙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拟 http 请求 接口 自动化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测试流程一般分为5个步骤:制定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准备、测试执行、提交缺陷、测试评估报告。
其中,测试用例是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目的是能够将软件测试的行为转化成可管理的模式;同时测试用例也是将测试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不同类别的软件,测试用例是不同的。
测试执行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发现缺陷,督促大家就是找出缺陷。测试用例的执行,应该是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缺陷。从理论上说,如果缺陷都找出来了,质量也就有保证了。所以在这一阶段,要不顾风险,就是发现缺陷,这样不仅对开发团队也非常有利,能尽早地修正大部分缺陷;对测试有利,测试效率高,后面的回归测试也会稳定,信心更充分。
现有测试的测试用例准备、测试执行过程,需要测试人员的能力高,代码的熟悉能力、接口测试框架的使用能力、接口测试环境的搭建能力、接口测试设计的能力、基础代码的编写能力、基础找缺陷能力等,因而存在对测试人员要求高、耗时耗力、测试效率低、测试代码覆盖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接口测试中测试用例的自动化编写,自动化请求服务器,以及减少结果验证的工作量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定测试所需的用户输入规则;
B)用户输入针对目标接口的测试数据;
C)提交目标接口的测试请求;
D)根据配置文件反射目标接口的参数定义与应答数据格式;
E)利用用户输入规则将所述测试数据、参数定义与应答数据格式自动生成测试用例;
F)利用所述测试用例生成并发起模拟http请求;
G)验证测试用例并反馈测试结果。
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测试用例在多次测试后构建测试用例词典,以供下一次测试时步骤C提交目标接口的测试请求后直接查找测试用例。
进一步,所述步骤G分别针对测试用例的内容与格式进行验证,内容与格式同时符合要求则返回接口正确的测试结果。
其中,所述步骤G中验证时的对比答案预先设定。
本发明还包括与上述点读方法同一构思的技术方案,即一种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
请求中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目标接口的测试数据,提交目标接口的测试请求给接口代理中心,以及利用用户输入规则将所述测试数据、接口代理中心反射的参数定义与应答数据格式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利用所述测试用例生成并发起模拟http请求至校验中心;
接口代理中心,用于根据配置文件反射目标接口的参数定义与应答数据格式;
校验中心,用于验证测试用例并反馈测试结果。
进一步,所述请求中心的测试用例在多次测试后构建测试用例词典,以供下一次测试提交目标接口的测试请求后直接查找测试用例。
进一步,所述校验中心分别针对测试用例的内容与格式进行验证,内容与格式同时符合要求则返回接口正确的测试结果。
其中,所述校验中心验证时的对比答案预先设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接口测试中测试用例的自动化编写,自动化请求服务器减少测试人员80%的测试工作量,并且实现高覆盖率、高效率完成测试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模拟http请求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定测试所需的用户输入规则;
B)用户输入针对目标接口的测试数据;
C)提交目标接口的测试请求;
D)根据配置文件反射目标接口的参数定义与应答数据格式;
E)利用用户输入规则将所述测试数据、参数定义与应答数据格式自动生成测试用例;
F)利用所述测试用例生成并发起模拟http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能龙教育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能龙教育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6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