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35092.1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秀;李忠;刘青;高瑜;王清亮;方子朝;王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 质量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电子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电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展,大量的电力和电子设备使得电网电能质量的污染日益严重,同时不佳的电网电能质量对这些电力和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参数等又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高效、可靠、安全、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包括由电参数采集模块、定位模块、电量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信号处理单元、A/D、DSP及ZigBee模块组成的数据采集节点;由ARM9S3C2440、SDRAM、ZigBee模块以及电源和恒源流电路组成的汇聚节点模块;用于完成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及存储的本地上位机,以及用于通过互联网接入本地上位机的服务器平台,通过“终端一服务器”的形式完成对本地上位机的操作,从而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的远程监测管理中心,所述电参数采集模块、电量采集模块、定位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对监测区域内的电参数、电量和温度进行采集转换成适合A/D转换的交流小信号,经滤波后输入到A/D转换器,DSP读取A/D转换结果并进行相关电能质量参数运算和分析,分析结果通过CC2530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汇聚节点模块,所述CC2530无线通信模块上设有天线,所述天线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储存芯片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通过单刀双掷开关与储存芯片相连,单刀双掷开关与储存芯片之间设置有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固定电感L1和可调电感L2,在固定电感L1和可调电感L2的两端以及固定电感L1和可调电感L2的公共端分别与大地端GND之间串联有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一天线与单刀双掷开关之间设置有三极管Q,第一天线连接在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有蓄电池电源Vcc,三极管Q的发射极通过限流电阻R连接至储存芯片;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层平行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至蓄电池电源Vcc,所述外围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U1A、第二放大器U1B、线性光耦U2、第一电阻R1-第九电阻R9、电位器RW和场效应管IRF640,线性光耦U2的1脚分别与场效应管IRF640的栅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线性光耦U2的2脚分别与第八电阻R8一端、第二放大器U1B的6脚相连,第八电阻R8另一端接地,线性光耦U2的3脚接第七电阻R7至第二放大器U1B的7脚,第二放大器U1B的5脚接第一放大器U1A的1脚,第一放大器U1A的3脚与电位器RW相连,第一放大器U1A的2脚与第六电阻R6一端相连,第六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一端、第四电阻R4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另一端接地,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与串联的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并联,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连接节点与第九电阻R9另一端、场效应管IRF640的源极相连。
其中,所述的数据采集节点还包括频率同步电路,用于减小非同步采样造成的FFT算法中的栅栏效应。
其中,所述的第一放大器U1A、第二放大器U1B均采用AD8662。
其中,所述的线性光耦U2采用HCNR201。
其中,所述的远程监测管理中心包括数据传输接口、数据库平台、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数据分析处理单元、远程控制传感器节点单元、数据显示单元;所述数据分析处理单元、远程控制传感器节点单元、数据显示单元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与数据库平台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5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