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34574.5 | 申请日: | 2015-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3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利;郭小宇;张冲;周超强;王丛;张娟;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葫芦岛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C10B55/00 | 分类号: | C10B55/00 |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0 | 代理人: | 魏勇 |
| 地址: | 125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针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石油加工领域,用石油油浆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进而获得优质针状焦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针状焦是20世纪70年代碳素材料中大力发展的一个优质品种,具有热膨胀系数低,低硫,低灰分,低金属含量,易石墨化及高导电等优点,主要用于生产电炉钢用的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以及特种碳素制品,也是用于生产电刷、电池和高温优质耐火炉料的新型材料。国内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起步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生产出高性能的针状焦产品。目前国内生产的产品只能用于普通电极使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仍需大量进口。
针状焦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料预处理。油系针状焦的所选原料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杂质,所以可选用离心分离、过滤、沉降分离等方法除去。但煤系针状焦的所选原料中除含有杂质外还含有喹啉不溶物(QI),QI组分夹杂在小球体之间不利于小球体的生长、融并,固化后得不到各向异性组织良好的焦炭结构,所以需要对煤系针状焦的原料进行精制以去除QI组分。Equchi, US) ,Patent:5695631,1997-06-13; 白培万等,煤沥青针状焦研究综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3(3):53~56,有人将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工艺相结合对煤焦油进行预处理,提高了QI脱除率,同时在煤焦油中添加有机混合溶剂改善其粘度和密度,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使QI含量低于0.1%。(罗道成等.煤焦油脱除喹啉不溶物(QI)的净化处理研究[J].煤化工,2008,135(2):11~13.)。
二、原料的扩展。有人将按4:1比例混合的煤焦油和石油渣油。
在温度为480℃,压力为1.6 MPa下进行焦化,生成了低热膨胀系数(CTE)的针状焦;(张怀平.煤焦油和石油渣油共炭化制备针状焦.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2):21~26)。查庆芳等将30% 的FCC油浆掺兑到减压渣油(VR)中,发现FCC油浆有效地缓和了渣油的热解速率,均制备出了高品质的针状焦。查庆芳等,减压渣油搀兑FCC油浆制备针状焦.炭素技术,2002,121(4):10~14。
三、延迟焦化过程。延迟焦化是整个针状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除了慎重选择原料外,还需考虑炭化条件的影响,使物料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产出优质的针状焦。
四、煅烧。煅烧过程中,逸出的硫和氮等杂原子会导致石墨化时发生不可逆的体积膨胀即“晶胀”,使成品内部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产品开裂。Yoichi Kawano等人研究了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硼酸和复配的晶胀抑制剂等对“晶胀”的有效抑制作用,并提出了其抑制机理。(Yoichi Kawano et al,Puffing behavior during the graphitization of coal-tar-based needle coke in Pregnated with iron (Ⅱ) sulfate and boric acid, Carbon,2000,38:759~765)。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针状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原料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加入中间相沥青,冷凝回收轻组分,解决利用中间相沥青生产针状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将提纯钝化后的石油油浆在高压反应釜中加热390~410℃,用氮气保护,在1MPa 压力和150r/min转速条件下搅拌钝化反应,制备中间相沥青,将中间相沥青在490~510℃和恒压1Mpa的条件下进行搅拌炭化2~5h,排出气体,制备针状焦。
1、石油浆钝化处理:称取设定质量的石油浆直接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充入1MPa氮气保护气,调整搅拌速率在150r/min并开始加热。在恒压1MPa或自升压的条件下,升温到390~410℃。
2、制备中间相沥青:在390~410℃温度下保温60~90分钟后终止加热,将釜内气体排出,形成中间相沥青。
3、制备针状焦:将所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原料放入高压反应釜,升温到490~510℃,进行固化交联反应,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保温1~4h,釜内气体排出后,自然降温,反应过程中压力始终控制在1MPa,并冷凝回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轻组分,釜内剩余物为制得的针状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葫芦岛设计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葫芦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4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