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的充气垫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34373.5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2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C-H.林;Y-P.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 | 分类号: | B60R21/2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李婷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侧面 碰撞 安全气囊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员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背景信息。因而,该陈述并不意在构成承认为现有技术。
车辆装备有气囊组件,其包括响应于车辆碰撞提供辅助乘员约束的可充气气囊垫。已知的气囊组件例如可以定位在方向盘毂中、仪表盘凹部内、座椅内、内饰件内以及门板内,以在冲撞事件期间保护乘员。
已知的气囊组件可以包括可充气气囊垫和与充气垫流体连通的充气机装置。在驾驶员侧气囊组件中,基板可以将充气机装置支撑在与驾驶员相对的方向盘的内部。到气囊垫的孔与充气机装置相邻地设置,其中该孔的周界部分保持在基板与保持器之间,以将未充气的气囊垫固定到充气机装置。当气囊组件定位在车辆中的其他位置时,充气机装置可以保持在槽状壳体内,其中气囊垫沿着壳体的壁固定。在每个位置,充气机装置在启用时都能够将加压充气气体注入到所述垫中,来实现气囊垫的充气。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的充气垫,包括形成可膨胀腔室的第一织物面板和第二织物面板。第一织物面板在充气时形成管状形状,并且包括具有连续外周的顶端和底端以及充气孔。第二织物面板连结到第一织物面板的顶端,具有与第一织物面板的顶端的连续外周的周长相等的周长,并且包括通风孔。当对充气垫充气时,第二织物面板与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正交。第一织物面板的底端是闭合的。当充气垫展开时,管状形状的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平行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纵向轴线。
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1. 一种用于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的充气垫,包括:
形成可膨胀腔室的第一织物面板和第二织物面板;
在对所述垫充气时,所述第一织物面板形成管状形状,并且包括具有连续外周的顶端和底端;
所述第二织物面板连结到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顶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顶端的连续外周的周长相等的周长,并且包括通风孔;
在对所述垫充气时,所述第二织物面板与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正交;
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底端是闭合的;并且
当所述充气垫展开时,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平行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纵向轴线。
2. 如方案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第二织物面板构造为圆形形状。
3. 如方案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第二织物面板构造为椭圆形形状。
4. 如方案3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椭圆形形状的所述第二织物面板具有与所述车辆的纵向轴线平行的纵向轴线。
5. 如方案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管状形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的恒定直径。
6. 如方案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管状形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具有减小直径的倒置截锥体。
7. 如方案1所述的充气垫,还包括:
连结到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内部织物面板,在对所述充气垫充气时,该内部织物面板与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正交;
所述内部织物面板包括通风孔;并且
所述内部织物面板将所述可膨胀腔室分隔成上部子腔室和下部子腔室。
8. 如方案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用于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的所述充气垫能够从所述车辆座椅靠背展开。
9. 如方案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第一织物面板还包括充气孔。
10. 一种用于乘员约束装置的充气垫,能够从车辆座椅靠背和车身的侧部展开,包括:
形成可膨胀腔室的第一织物面板、第二织物面板和第三织物面板;
所述第一织物面板能够充气成管状形状,包括具有连续外周的顶端和底端以及充气孔;
所述第二织物面板连结到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顶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顶端的连续外周的周长相等的周长,并且包括通风孔;
所述第三织物面板连结到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底端,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底端的连续外周的周长相等的周长;
当对所述充气垫充气时,所述第二织物面板和第三织物面板与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正交;并且
当所述充气垫展开时,所述第一织物面板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纵向轴线。
11. 如方案10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第二织物面板构造为圆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三织物面板构造为圆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4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排气控制的汽车雨刮开关总成
- 下一篇:一种车载终端的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