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井间气窜程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3998.X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7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杜庆军;侯健;吴海君;高达;王青亮;赵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油 多元 流体 吞吐 井间气窜 程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井间气窜程度检测方法,提出了以油田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的井间气窜系数的计算指标,为油田进行气窜程度的检测并根据不同气窜程度制定不同的调整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背景技术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近几年来开发海上稠油油藏的新兴技术,现场增产效果明显。对于注多元热流体开发的稠油油藏,气窜是制约其采出程度提高的主要矛盾。气窜使得油藏加热严重不均匀,从而导致油藏开发出现波及体积小、热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生产。由于多元热流体体系中气体含量比较高,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气相向邻井的气窜现象,影响注入效率和开发效果。在后续生产过程中需对不同程度的气窜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因此需建立注采井间气窜程度的检测方法,对井间气窜程度进行分类研究,为后续调整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
目前,对井间气窜程度的研究主要利用示踪剂测试法和数值模拟法,但由于示踪剂测试法在实施时会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且花费昂贵;而数值模拟法需依靠地质及生产资料建立大量模型,计算量大且操作性差,对现场生产的指导意义较差。因此,在分析多元热流体吞吐气窜井的生产动态、深入认识多元热流体吞吐气窜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检测油田注采井间气窜程度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检测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井间气窜程度为目标,以油田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根据井间气窜系数的大小将气窜程度划分为弱窜、中窜、强窜和严重窜四个级别,提出了一种井间气窜程度的检测方法,为油田根据不同气窜程度制定不同的调整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1)按等时间间隔收集注采井组中注入井日注气量、生产井日产气量,所述的注气量和产气量从注入井开始注气时刻开始到生产井日产气量小于100m3时刻停止;
(2)对等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并计算注入井累积注气量、生产井最大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三个参数指标;
(3)根据计算得到的参数指标计算井间气窜系数初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ni为井间气窜系数初值,无因次;Qmax为生产井最大日产气量,m3;Cq为生产井累积产气量,104m3;Czhu为注气井累积注气量,104m3;
(4)收集注采井组中注气井注气强度、注采压差和注气温度数据,利用注入井注气强度、注采压差和注气温度校正图版,确定注气强度校正系数、注采压差校正系数和注气温度校正系数对井间气窜系数初值进行校正,确定井间气窜系数,计算公式为:
n=ni×mq×mp×mt
其中,n为井间气窜系数;mq为注气强度校正系数;mp为注采压差校正系数;mt为注气温度校正系数;
(5)根据计算得到的井间气窜系数值判断和确定井间气窜程度。
所述步骤(5)中,井间气窜程度的判别如下:
所述井间气窜系数在0~5范围内,则气窜程度为弱窜;
所述井间气窜系数在5~10范围内,则气窜程度为中窜;
所述井间气窜系数在10~15范围内,则气窜程度为强窜;
所述井间气窜系数在大于15范围内,则气窜程度为严重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3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