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阅读器多接收天线的分片调整的信道参数估计实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33443.5 申请日: 2015-01-23
公开(公告)号: CN104753835B 公开(公告)日: 2019-05-31
发明(设计)人: 崔英花;闫楚韩;闫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4L25/02 分类号: H04L25/02;H04B7/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92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阅读器 接收 天线 分片 调整 信道 参数估计 实现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阅读器多接收天线的分片调整的信道参数估计实现方法,其是先根据最初识别的多个标签的正交训练信号来获取初始的信道参数;再将所接收的标签冲突信号分为几段,假设每一段中的信道参数保持不变;对一段冲突标签数据进行数据恢复之后,利用恢复数据和原始接收信号,对信道参数做调整,获取一组新的信道系数,用于下一段冲突标签数据的恢复;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冲突标签数据处理完毕。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巧妙、合理,可方便、准确地获取对应的信道参数,获取更可靠的标签恢复数据,能确保信道估计的可靠性,不仅可以将RFID冲突恢复技术用于较恶劣的信道环境,而且也可以应用于移动环境,拓展了RFID系统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道参数估计实现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阅读器多接收天线的分片调整的信道参数估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eyIdentifie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架构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作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物联网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随着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RFID技术也将在工业自动化、物流、交通、商业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阅读器和标签芯片电路通过基带信号控制载波信号参量,将低频基带信号搬移至高频,使得基带信号适合无线信道传输,保证RFID系统通信的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RFID系统通常采用幅度键控(Amplitude-ShiftKeying,ASK)和相移键控(Phase-ShiftKeying,PSK)调制方式,无源标签由于其内部不带电源,只能利用芯片电路中调制模块开关,通过改变芯片电路输入阻抗来改变标签的功率反射系数,进而调节反向散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也就是反向散射调制。

为了保证传输信号与传输信道的性能匹配,提高信号有效性,防止信号受到干扰或碰撞,减少信号冗余度,保证数据传输速率,RFID系统常采用反向非归零码(NRZ,NotReturn to Zero)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UniPolar Return toZero)编码、差动双相(FMO)编码、密勒(Miller)编码、变形Miller编码等编码方式。

阅读器负责发送广播并接收标签的标识信息;标签收到广播命令后将自身标识信息发送给阅读器。然而由于阅读器与所有标签共用一个无线信道,当阅读器识别区域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标签在同一时刻向阅读器发送标识信息时,将产生碰撞。

阅读器往往无法识别冲突信号,致使不能对这些标签进行实时处理。解决此碰撞的常用方法称为防碰撞算法。典型的RFID协议的防碰撞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ALOHA的算法和基于树搜索的算法。目前被ISO接受的超高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标准有ISO 180006A、B、C三种,分别是基于帧时隙ALOHA算法、二进制树算法和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

然而这些防碰撞算法,在一个信道只有一个标签回复时才能够正确解码,冲突的信息被丢弃,标签要进行重传,大约50%的系统时间浪费在这方面。这无疑浪费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制约了防碰撞算法识别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如果可以有效的利用标签冲突信号,将极大地促进RFID技术的发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3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