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人发漂白废水进行人发脱鳞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1741.0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3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昊飞;曲园园;宋峰;傅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C3/00 | 分类号: | D01C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漂白 废水 进行 人发脱鳞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发制品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人发漂白废水进行人发脱鳞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发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需首先破坏表面鳞片层-剥鳞过程,再以氧化或还原手段破坏人发中的天然黑色素,进而生产出包含各类颜色和性能的人发制品。然而人发鳞片层的基础成分是各种天然氨基酸组成的硬性角蛋白质,稳定性高、弹性好、膨胀性小,其本身对于人发内部的皮质层及黑色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为此,传统的人发制品行业大多采用含氯试剂来对人发首先进行剥鳞处理(酸法脱鳞),从而使漂白助剂能够渗透进人发内部,进而与黑色素发生多种化学反应而将其除去。但是,该方法由于反应的进程难于控制,易造成反应不匀,并对人发的强力损伤偏大;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可吸收的有机卤化物AOX,对环境造成危害。
在人发纤维漂白过程中,过氧化氢是最常用到一类漂白试剂,其可以有效的将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氧化褪色并溶解于漂白液中。为了实现人发纤维较好的漂白的效果,过氧化氢需要过量较多,从而造成废水中也同样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成分。一般该漂白废水无法再进行回收使用,只能全部进入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从而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人发漂白废水进行人发脱鳞处理的方法,实现漂白废水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对人发纤维鳞片层的有限破坏,进而提高纤维的强力性能;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利用人发漂白废水进行人发脱鳞处理的方法,首先,用人发漂白废水对人发纤维预氧化处理,然后用过氧化氢酶处理,最后用蛋白酶处理。
所述的利用人发漂白废水进行人发脱鳞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人发纤维的预氧化处理
首先,控制人发漂白废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含量为0.5%至4%;再放入人发纤维进行浸泡,浸泡完毕取出人发纤维;
(2)过氧化氢酶处理
向步骤(1)得到的预氧化处理后的人发纤维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水溶液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取出人发纤维;
(3)蛋白酶处理
将步骤(2)得到的过氧化氢酶处理后的人发纤维放入蛋白酶水溶液中浸泡,取出洗净,即得脱鳞的人发纤维。
其中,
步骤(1)中,人发漂白废水为人发纤维进行过氧化氢漂白后的废水。优选:pH值为7-8.5,过氧化氢的质量含量为0.05%-5%,过硫酸钾的质量含量为0.5%-2%,硅酸钠的质量含量为0.5%-3%的废水。
步骤(1)中浸泡温度为20-40℃,浸泡时间为10-30min。浸泡过程中pH会随浸泡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浸泡过程需要不断跟踪pH变化,不断补加氨水维持pH稳定。
步骤(2)中,过氧化氢酶水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质量含量为0.1%-5%;其中,过氧化氢酶为Terminox Ultra 50L。
步骤(3)中,蛋白酶水溶液的pH值为4-8;蛋白酶为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植物来源的蛋白酶或动物来源的蛋白酶中的一种;蛋白酶与人发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
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为放线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沙雷肽酶、霉菌蛋白酶、米曲霉或黑曲霉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来源的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或菠萝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几种;动物来源的蛋白酶为胰蛋白酶或肠凝酶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3)中浸泡温度为20-60℃,浸泡时间为10-30min。
步骤(1)、步骤(2)和步骤(3)的浴比分别为1:10-1:50、1:10-1:40和1:10-1:50。
利用人发漂白废水进行人发脱鳞处理的方法,适于对离体的人发纤维进行脱鳞处理。脱鳞处理后的人发纤维再按照常规的漂白和媒染工艺进行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质量含量为0.5%至4%的过氧化氢溶液对人发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浸泡温度为20-40℃,浸泡时间为10-30min。在此条件下,过氧化氢可以有效地氧化鳞片中的部分二硫键,同时在该浓度和温度下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纤维损伤。将含有未分解的过氧化氢的漂白废水直接回用于人发纤维的脱鳞工序中,实现对鳞片层的破坏和剥除,降低了整个漂白工序的能耗和水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17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