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表面位置传感器及其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0512.7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5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霞;师马跃;陈号天;张进鑫;韩梦迪;苏宗明;孟博;程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传感器 单表面 感应电极 摩擦层 衬底层 被测物体 负载电阻 便携式电子设备 柔性透明薄膜 主动式传感器 传统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比值确定 电极电压 电压输出 能量使用 接地 传感器 制作 应用 分析 | ||
1.一种单表面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包含衬底层、感应电极和摩擦层;
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层上方;
所述摩擦层位于所述衬底层上方,所述摩擦层位于所述感应电极中间;
各独立的所述感应电极通过相同的负载电阻接地;使被测物体与所述摩擦层产生至少一次接触和分离,在所述各个负载电阻上产生不同的电压输出;通过分析各个电极电压的比值确定被测物体的位置,具体包括:将所述单表面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区域划分为多个测试点,依次对每个测试点进行感应测试,得到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
根据每一行的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拟合出每一行的横向拟合曲线,根据每一列的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拟合出每一列的纵向拟合曲线;
将每条横向拟合曲线上的被测位置的横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对应的点相连或进行拟合,得到曲线L1;将每条纵向拟合曲线上的被测位置的纵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对应的点相连或进行拟合,得到曲线L2;
将所述曲线L1与L2的交点的坐标确定为所述被测位置的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表面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3.一种单表面位置传感器的定位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表面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传感器的工作区域划分为多个测试点,依次对每个测试点进行感应测试,得到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
根据每一行的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拟合出每一行的横向拟合曲线,根据每一列的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拟合出每一列的纵向拟合曲线;
将每条横向拟合曲线上的被测位置的横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对应的点相连或进行拟合,得到曲线L1;将每条纵向拟合曲线上的被测位置的纵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对应的点相连或进行拟合,得到曲线L2;
将所述曲线L1与L2的交点的坐标确定为所述被测位置的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表面位置传感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传感器的工作区域划分为多个测试点,依次对每个测试点进行感应测试,得到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包括:
将传感器的工作区域按横向和纵向划分为n*n个区域,依次对n2个测试点进行感应测试,得到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四个电极的峰值电压;
根据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四个电极的峰值电压,计算出每个测试点对应的横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和纵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表面位置传感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一行的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拟合出每一行的横向拟合曲线,根据每一列的测试点对应的各个电极的峰值电压数据,拟合出每一列的纵向拟合曲线,包括:
根据每一行的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坐标,通过设定的横向拟合公式对每一行的每个测试点对应的横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每一行的横向拟合曲线;
根据每一列的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坐标,通过设定的纵向拟合公式对每一列的每个测试点对应的纵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每一列的纵向拟合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表面位置传感器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条横向拟合曲线上的被测位置的横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对应的点相连得到曲线L1;将每条纵向拟合曲线上的被测位置的纵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对应的点相连得到曲线L2,包括:
在单表面位置传感器上按压需要定位的被测位置,得到被测位置对应的四个电极的峰值电压,计算出被测位置对应的横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和纵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
根据被测位置对应的横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在每条横向拟合曲线上确定一个指定点,将所有横向拟合曲线上的指定点连接起来或进行拟合,得到被测位置的曲线L1;
根据被测位置对应的纵向电极峰值电压比值在每条纵向拟合曲线上确定一个指定点,将所有纵向拟合曲线上的指定点连接起来或进行拟合,得到被测位置的曲线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05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含七氟异丙基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媒体动态投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