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in针与PCB板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8108.6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7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2/51;H01R43/20;H05K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5160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in pcb 连接 结构 | ||
1.一种pin针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若干pin针、若干连接弹片和PCB板,所述连接弹片固定连接在所述PCB板上,且所述连接弹片弹性夹持所述pin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一塑胶壳体,所述塑胶壳体的一面内凹形成容置凹腔,所述PCB板连接有所述连接弹片的一端插装于所述容置凹腔中,所述pin针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凹腔中,且所述pin针沿其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PCB板设置;所述塑胶壳体的容置凹腔中还设有导向筋位,所述导向筋位为从所述容置凹腔中突出、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凹腔左侧、右侧和下侧的限位凸块,且左侧、右侧的所述导向筋位设于所述pin针排布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容置凹腔围成“凸”字形容纳空间,所述PCB板插装在各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容置凹腔之间形成的空隙中,且背面、正面分别由下侧的所述限位凸块和位于左侧、右侧的所述限位凸块阻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连接弹片包括固持部和夹臂部,所述固持部固定连接在所述PCB板上,从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夹臂部,所述夹臂部包括与所述固持部连接的连接片、由所述连接片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弹性臂和连接于所述弹性臂末端的一对接触面,各所述接触面均向内凸伸出突包,每对所述接触面的突包弹性夹持所述pin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壳体的容置凹腔中设有若干凹槽,所述pin针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中。
4.一种组装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若干pin针、若干连接弹片、PCB板和具有容置凹腔的塑胶壳体;
将所述pin针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塑胶壳体的容置凹腔中,将所述连接弹片粘贴在所述PCB板上;
将粘贴有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PCB板插设在固定有所述pin针的所述塑胶壳体中,同时将所述pin针的另一端压入对应的所述连接弹片中,使所述pin针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弹片弹性连接,并使所述PCB板插装在从所述容置凹腔中突出、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凹腔左侧、右侧和下侧的各限位凸块与所述容置凹腔之间形成的空隙中,且使且背面、正面分别由下侧的所述限位凸块和位于左侧、右侧的所述限位凸块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连接弹片包括固持部和夹臂部,所述固持部采用贴片工艺连接在所述PCB板上,从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夹臂部,所述夹臂部包括与所述固持部连接的连接片、由所述连接片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弹性臂和连接于所述弹性臂末端的一对接触面,各所述接触面均向内凸伸出突包,每对所述接触面的突包弹性夹持所述pin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壳体的容置凹腔中设有若干凹槽,所述pin针的一端采用点胶工艺固定在所述塑胶壳体的凹槽中。
7.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pin针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结构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应用于移动通讯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和机械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81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地环一体的导线连接线
- 下一篇:天线系统和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