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木薯为原料制备酒精后的废水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027252.8 | 申请日: | 2015-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1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岳国君;柳树海;孙振江;黄加军;李涛;李保华;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海城区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5 | 代理人: | 黄建中 |
| 地址: | 536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薯 原料 制备 酒精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木薯为原料制备酒精后的废水处理方法,属于制备酒精后的三废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淀粉,是生产酒精的重要的原料。利用木薯为原料生产酒精的工艺已趋于成熟,生产酒精后的残渣也得到了进一步利用,但生产酒精后产生的废液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生产酒精后的废液却成为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如果不对酒精废液进行处理,必定会留下破坏环境的隐患,这一问题已引起酒精生产厂商的注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就是将该废液直接与活性污泥进行接触,通过活性污泥的好氧呼吸作用将废液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然而由于仅经过这样的活性污泥的处理后的废液中TCOD及TSS(悬浮物)浓度仍然较高,色度深,泡沫多,难以采用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如膜处理、离子交换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且成本较高,还不能很好的保证达标排放。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废液处理方法,对保护环境,酒精生产行业良性发展、持续性的发展有着普遍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木薯为原料制备酒精后的废水处理方法,克服现有以木薯为原料制备酒精所产生的废液的处理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以保证达标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这样的技术措施,一种以木薯为原料制备酒精后的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下述具体技术步骤:
(1)于制备酒精后经过活性污泥处理而排出的好氧出水中,以2-5kg/吨废水的量加入初级絮凝剂搅拌均匀,静置10-40分钟,得到污泥沉淀与上清液,污泥经过浓缩处理及脱水处理排出;
(2)取出步骤(1)的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芬顿试剂,由亚铁盐和过氧化氢的配合使用,其中过氧化氢的用量是0.8-2kg/吨废水,以亚铁离子计的亚铁盐的用量是0.6-3kg/吨废水,在芬顿试剂的作用下,芬顿试剂中的过氧化氢与上清液中的物质进行氧化降解反应;
(3)经过步骤(2)处理的上清液,加入酸碱调节剂调整pH值至6-9,进行曝气处理;
(4)于曝气处理后的废液中加入用量为2-10g/吨废水的次级絮凝剂,进行再次沉降,使残留杂质沉淀,上清液达标排出。
所述初级絮凝剂指的是聚合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酸钙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更优选为聚合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的任意组合,更进一步优选为,聚合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组合的重量比是500-1000:1的,该重量比更优选为600-850:1。
其中,该聚丙烯酰胺采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采用阴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特别是采用粘均分子量为900万-1400万的阴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
所述初级絮凝剂用量的优选方案是2.5-3.5kg/吨废水。
所述芬顿试剂指的是,由亚铁盐和过氧化氢的配合使用,其用量更优选的方案是,过氧化氢的用量是1-1.5kg/吨废水,以亚铁离子计的亚铁盐的用量为1-2kg/吨废水。其中,所述亚铁盐指的是氯化亚铁、硫酸亚铁和硝酸亚铁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优选方案是氯化亚铁和硫酸亚铁的任意组合。
所述芬顿试剂是事先将过氧化氢和亚铁盐混合好而制得的混合物,或是分别添加入上清液中的过氧化氢和亚铁盐。
所述酸碱调节剂指的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曝气处理是指通过采用曝气风机将空气通入到废水中,脱除废水中气泡的过程。
所述次级絮凝剂指的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或聚丙烯酸钙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优选为聚丙烯酰胺。
所述次级絮凝剂用量更优选的方案为3-6g/吨废水。
其中,该聚丙烯酰胺采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优选采用阴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特别是采用粘均分子量为900万-1400万的阴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
所述初级絮凝剂、芬顿试剂、酸碱调节剂及次级絮凝剂均是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工业用化学试剂,均有商品销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7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