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热释电报警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27139.X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9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茹敏;徐元国;刘墨林;龚克;刘晓;樊莹莹;盛金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13/191 | 分类号: | G08B13/19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热释电 报警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热释电报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热释电传感器全部采用硬件组合,元器件比较多。并且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应尽量避免灯光等干扰源近距离直射模块表面的透镜,以免引进干扰信号产生误动作;使用环境尽量避免流动的风,风也会对感应器造成干扰。对报警的准确度不高,其感应模块采用双元探头,探头的窗口为长方形,双元(A元B元)位于较长方向的两端,当人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走过时,红外光谱到达双元的时间、距离有差值,差值越大,感应越灵敏,当人体从正面走向探头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方向走过时,双元检测不到红外光谱距离的变化,无差值,因此感应不灵敏或不工作;所以安装感应器时应使探头双元的方向与人体活动最多的方向尽量相平行,保证人体经过时先后被探头双元所感应。有时虽然人体不在模块的正前方,但是人体离模块太近时模块也能感应到造成一直有输出,触摸电路部分也会影响模块工作,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极其容易产生误报或者没有报警的情况。并且人体感应模块应安装在密封的盒里,否则可能一直会有输出信号。直流工作电压必须符合要求的数值,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模块性能,而且要求电源必须经过良好的稳压滤波,例如电脑USB电源、手机充电器电源、比较旧的9V的层叠电池都无法满足模块工作要求。电源容量很小负载比较耗电,负载工作时引起的电压波动导致模块误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热释电报警系统及方法,加上一个PIC12F683单片机的控制,在不改变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大大的缩减了元器件的数量。并且解决了以往技术所解决不了的环境限制因素、以及精确度不高、器件安装繁琐、受干扰信号影响等问题。其PIC12F683单片机中设置延时,当人在其范围内停留一段时间后,设备才启动报警,大大提高了正确的报警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并且本发明大大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节省了成本。通过软件控制,摆脱了环境的限制(灯光,流动的风),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热释电报警系统,包括L7805CV变压器1、PIC12F683单片机2、PIR热释电模块3、继电器4和放大电路5,所述7805CV变压器1用于为系统供电;所述PIC12F683单片机2里边程序对接收的信号做出判断;PIR热释电模块3用于接收信号。
一种智能热释电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供电12V后,由L7805CV变压器1将其变压为5V,给系统供电;
步骤2;PIR热释电模块3接收信号,并且将其放大后输入到PIC12F683单片机2中;
步骤3:PIC12F633单片机2中程序对其判断是否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加入PIC后,使电路实现智能延时,提高精确度。并且有PIC的控制,可以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由于电路中元器件比较少,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热释电报警系统的结构图或原理图;
图2为智能热释电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一种智能热释电报警系统,包括L7805CV变压器1、PIC12F683单片机2、PIR热释电模块3、继电器4和放大电路5,L7805CV变压器1将右端12V输入电压变为5V电压由VCC输出;L7805CV变压器1中输出的5V电压给C12F683单片机2、PIR热释电模块3、VCC供电;PIR热释电模块3接收信号,NII1与引脚2相连接,经放大电路5将信号放大后由out端输出然后送入PIC12F683单片机中2,经PIC12F633中程序判断后,输出相应信号给继电器,从而决定继电器4的开合,即是否报警。
所述7805CV变压器1用于为系统供电;
所述PIC12F683单片机2里边程序对接收的信号做出判断;
PIR热释电模块3用于接收信号。
A、B分别表示正极的代表符号,代表其相连接,A、B不同之处是与其相连的引脚不同。
其中位置无要求连接方式为相同的引脚(即有相同字母或者数字的)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未经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7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智能火灾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物品智能存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