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液管检漏测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26123.7 | 申请日: | 2015-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4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赵炳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亿维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G01M3/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检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检漏测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检测仪主要利用气压压差表来检测输液器是否有泄露和堵塞,当向输液器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保持一定的时间,通过检测进气与出气的压力差,在压差表上显示出压力差,再通过电子检测设备判断输液器是否漏气或者堵塞。这种检测方法必须使用灵敏度很高的压差表以及灵敏度很高的电子检测设备,而且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才能检测出一支输液器;同时需要定时对压差表进行校准,这样的检测方法检测时间长,对设备要求很高,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易于观察判断,在检测输液器时,只需要操作工人通过观察水柱是否移动即可判断输液器产品是否漏泄或堵塞的输液管检漏测堵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输液管检漏测堵装置,主体包括气源接口、进气电磁阀、排气电磁阀、检测瓶、气压表、产品转接口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瓶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的气压表与第一排气管相连,所述的排气电磁阀一端与第二排气管连接,所述的产品转接口与排气电磁阀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的进气管下端设有观察管,所述的检测瓶内设置有纯净水,所述的观察管插入检测瓶内,所述的进气管上端与进气的电磁阀相连,且进气的电磁阀另一端与气源接口相连,所述的进气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上分别设置有一进气脚踏开关和排气脚踏开关。
所述的进气电磁阀与出气电磁阀均采用两位两通电磁阀替代,更加精确灵敏,便于控制。
所述的观察管采用细长型中空玻璃管且观察管直径为1.5-2.0mm,这样1Pa的气压变化就可以在观察管中形成0.5mm高的水柱,便于操作人员观察。
所述的产品转接口采用圆锥形接口,可以与医疗器械的鲁尔接头紧密配合,起到密封作用。
所述的气管采用医用硅胶管或PU管,质地柔软,耐磨耐腐蚀性能强,经久耐用。
所述的检测瓶采用玻璃瓶制作,不仅结构牢固,同时可视性强,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通过脚踏开关控制进气电磁阀和排气电磁阀即可实现检漏测堵,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检测且检测灵敏度高,效率高,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检测产品是否泄露时,将输液器的一端密封,末端的鲁尔接头连接在产品转接口1上,打开进气脚踏开关2,控制气路中的进气电磁阀3常开,使得进气气路与进气管9接通,洁净空气通过观察管4充入检测瓶5中,第一排气管10连接的气压表6显示压力≥0.12MPa后,断开进气脚踏开关2,进而断开进气电路,进气电磁阀3处于常闭状态,检测瓶5中冲入了洁净空气,检测瓶5中的洁净空气通过第二排气管进入气路中,第一排气管10连接的气压表6压力上升,显示压力≥0.12MPa,此时,打开排气脚踏开关7,控制气路中的排气电磁阀8常开,检测瓶5中的空气经过使得排气气路与第二排气管接通,洁净空气通过第二排气管的产品转接口9进入产品中,此时观察检测瓶5中的观察管4中的液柱,如果观察管4中的水柱缓慢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保持位置不变,说明输液器产品不泄露;当观察管4中的水柱缓慢下降,并在纯化水中不断形成气泡,说明输液器产品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亿维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亿维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6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衰减法测试卷烟包装体泄漏测试方法
- 下一篇:压力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