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恶性黑色素瘤的干细胞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5915.2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2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周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思达干细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A61K35/28;A61K35/12;C12N15/861;C12N15/31;C12N15/12;C12N5/1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恶性 黑色素瘤 干细胞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分泌特异性重组免疫毒素Gas6‑PE38KDEL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从而靶向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为靶向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发明干细胞制剂首先构建Axl配体(Gas6)和绿脓奸菌外毒素衍生物PE38KEDL组成的特异性免疫毒素Gas6‑PE38KDEL腺病毒载体,体外感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后间充质千细胞分泌的Gas6‑PE38KDEL能够特异性地靶向杀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干细胞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恶性黑色素瘤的干细胞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尤其是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约5-11月,1年总生存率只有27%,5年生存率<5%。恶性黑色素瘤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对于肿瘤的治疗,目前常采用的方案为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化疗对于恶性黑色素瘤并不敏感;同时黑色素瘤被认为是一种抗辐射的恶性肿瘤,对于放疗也不敏感,对于淋巴转移或肿瘤很多手术效果不好的患者,此方法只能作为姑息治疗的一种手段。这些措施对于很多癌症病例的治疗效果不大,而且化疗和放疗方法副作用太大,往往严重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实体瘤治疗效果较好,而大多数已发生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多数组织中已存在广泛的病变,因此已无法进行切除些有孤立病灶未见远处播散,仅有黑色素瘤结节的患者,也常常因为存在微转移因而不能通过手术切除来控制其长期存活的可能。对于那些丧失手术机会的Ⅳ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化疗与放疗目前无明显进展。但手术仍然是恶性黑色素瘤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
因此,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目前仍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探索恶性黑色素瘤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肿瘤的免疫毒素治疗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疗法。免疫毒素(Immunotoxins,ITs)是将具有导向能力的肿瘤特异性分子与毒素蛋白偶联而成的一种杂合分子。
由于导向分子可以特异地识别肿瘤细胞,所以免疫毒素在体内可以像“导弹”一样定向寻找肿瘤细胞,并将其杀死,但同时对正常组织又不会造成损伤,因此又被称为肿瘤治疗的“生物导弹”。用于构建免疫毒素“弹头”的是毒素蛋白,如绿脓杆菌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PE)、白喉毒素(Diphtheriatoxin,DT)以及萬麻毒素(Ricin)。这些毒素分子对细胞的杀伤能力非常强,一般认为,只要一个毒素分子进入细胞,就可以使该细胞死亡,而且肿瘤细胞一般不会对毒素产生耐药性。由于免疫毒素疗法采取的是一种杀伤性策略,避免了停药后复发和肿瘤产生耐药性的缺点,是极具潜力的一种抗肿瘤治疗方法。
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涉及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近年来原癌基因 Axl 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可作为恶性黑色素瘤诊断、预后与治疗的靶向分子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已证实其作为新的靶向分子药物的有效性。
Axl(Anexelekto)是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之一,大小约140kD(1D=1u) 的跨膜分子,定位于19q13.1,全长 42185 kb,由 698 个腺嘌呤、972 个胞嘧啶、931 个鸟嘌呤和626 个胸腺嘧啶构成,有 20 个外显子。与Tyro3 和Mer共同组成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TAM family),其核苷酸序列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均由胞外区、胞内区和跨膜区 3 部分组成。Axl及其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 6( grow 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参与细胞增殖、凋亡、细胞黏附与转移、血液凝固的稳定性以及调节炎症因子释放等作用,在细胞恶性转化、肿瘤性血管生成及侵袭性等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思达干细胞有限公司,未经奥思达干细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5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洲大蠊的冻干方法
- 下一篇: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