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4342.1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8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圣学;洪伟;李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1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交流 充电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GB/T20234.2-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的交流充电接口,其额定电压不超过440V(AC),频率50Hz,额定电流不超过32A(AC),在其充电接口定义中L和N分别代表交流电,属于两相交流电,同时预留备用1(NC1)和备用2(NC2)。
目前使用的充电桩以单相交流电为主,为了提高充电功率和效率,越来越多使用380V的三相电给电动汽车充电,《GB/T20234.2-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充电接口有了更加丰富的定义,启用备用1(NC1)和备用2(NC2)作为三相交流电的另外两项输入。
因此,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必须同时适应这两种充电方式并能够自动识别,或者由车主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方法及装置,在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交流充电时,本发明能够自动识别不同规格充电桩的充电方式,并使电动汽车自动调整三相/单相充电模式,从而提高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方法,包括:
当电动汽车连接到充电桩时,电动汽车识别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
当识别出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三相交流电充电时,电动汽车按照三相交流电充电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
当识别出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单相交流电充电时,电动汽车按照单相交流电充电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地,所述当电动汽车连接到充电桩时,电动汽车识别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的步骤包括:
利用三路检测电路,对接入的来自充电桩的交流电进行检测,得到三路检测信号;
根据所得到的三路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
优选地,所述三路检测电路中每个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
第一输入电阻,其一端连接充电桩充电接口的一个交流电接线端;
第一光电耦合器,其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电阻的另一端,另一个输入端接地;
第一比较器,其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其反相输入端经由第一分压电阻连接第一工作电源,并经由第二分压电阻接地,其输出端输出一路检测信号。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得到的三路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的步骤包括:
若在一个电源周期内,所述三路检测信号中始终存在一路或两路检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则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三相交流电充电;
若在一个电源周期的前/后半周期内,所述三路检测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则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单相交流电充电。
优选地,所述三路检测电路中每个检测电路包括:
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
第二输入电阻,其一端连接充电桩充电接口的一个交流电接线端;
第二光电耦合器,其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电阻的另一端,另一个输入端接地;
第二比较器,其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其正相输入端经由第三分压电阻连接第二工作电源,并经由第四分压电阻接地,其输出端输出一路检测信号。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得到的三路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的步骤包括:
若在一个电源周期内,所述三路检测信号中始终存在一路或两路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则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三相交流电充电;
若在一个电源周期的前/后半周期内,所述三路检测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则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单相交流电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当电动汽车连接到充电桩时,识别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
充电模块,用于当识别出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三相交流电充电时,按照三相交流电充电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当识别出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为单相交流电充电时,按照单相交流电充电模式对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地,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三路检测电路,用于对接入的来自充电桩的交流电进行检测,得到三路检测信号;
判断电路,用于根据所得到的三路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4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存装置及其相关系统
- 下一篇:智能化GAP信息抽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