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TaALDH7-5A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23695.X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相岐;陈加敏;卫波;李国良;范仁春;王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N15/53;C12N15/82;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陈晓庆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抗逆性 相关 taaldh7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TaALDH7-5A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干旱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干旱胁迫打破了植物器官的渗透平衡,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活性氧,并且通过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产生过量的醛类物质。由于醛类物质的毒副作用,使它们对植物生长造成巨大的威胁。而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s,ALDHs)能够通过不可逆的氧化反应将醛类物质降解为相应的酸类物质,从而降低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虽然有多篇文献报道ALDH7基因家族受胁迫诱导表达,但其具体的遗传与生理生化功能以及其在动植物中的高度进化保守性的意义还不清楚,在小麦中也还未见到ALDH7基因克隆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质。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
a)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的蛋白质;
b)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且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蛋白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与上述蛋白质相关的生物材料,为下述B1)至B6)中的任一种:
B1)编码上述所述蛋白质的核酸分子;
B2)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B3)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B4)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质粒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质粒;
B5)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菌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菌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菌;
B6)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上述生物材料中,B1)所述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上述生物材料中,B6)所述转基因植物细胞系不包括繁殖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所述蛋白质或上述所述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抗逆性为抗旱胁迫。
本发明最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抗逆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培育抗逆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向出发植物中导入上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得到抗逆性高于所述出发植物的抗逆性转基因植物的步骤。
上述方法中,所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上述方法中,所述抗逆性为抗旱胁迫。
上述方法中,所述出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为十字花科植物;所述十字花科植物具体为拟南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TaALDH7-5A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实验结果表明:TaALDH7-5A蛋白在植物抵御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改良作物的抗逆性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野生型和TaALDH7-5A转基因植株在甘露醇诱导的干旱胁迫下的主根生长比较。图1A为野生型和TaALDH7-5A转基因植株在甘露醇胁迫下主根生长情况的比较;图1B为野生型和TaALDH7-5A转基因植株在甘露醇胁迫下主根长的统计比较。其中,WT代表野生型;A7A-32-8代表TaALDH7-5A转基因植株;A7A-35-1代表TaALDH7-5A转基因植株;A7A-12-1代表TaALDH7-5A转基因植株。
图2为野生型和TaALDH7-5A转基因植株失水速率比较。其中,WT代表野生型;A7A-32-8代表TaALDH7-5A转基因植株;A7A-35-1代表TaALDH7-5A转基因植株;A7A-12-1代表TaALDH7-5A转基因植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36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