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混合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0969.X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5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梁凤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赵玉珍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混合 输电 线路 组合 行波 测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混合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纵横交错的架空线路占用了大量的可用空间,是阻碍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用电缆网络供电逐步取代架空线网络供电成为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与架空线相比,电缆线具有输电容量和可靠性高、应用成本低、节省空间以及美化市容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原有架空线网络供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供电。然而由于电缆的运行环境恶劣、制造工艺不完善等因素,常常造成电缆绝缘水平下降,造成电缆接地故障。同样,架空线也经常由于绝缘子质量不过关、恶劣的天气以及人为外力的破坏等因素而发生故障。
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精确定位故障点不仅能够减轻人工巡线的负担,而且又能使线路快速恢复供电,减少停电引起的经济损失。随着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的广泛应用,如何精确定位故障点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故障测距方法,行波法由于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以及线路分布参数沿走廊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在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故障行波在高压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点处会发生折、反射,使得行波传输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而且由于存在两种不同参数的线路,行波在两者中的传播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已经提出的并且应用于单一线路的行波法并不适用于高压混合输电线路测距。
在高压混合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中,普遍采用基于双端原理的高压混合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虽然目前行波测距装置采用基于GPS技术的电力系统同步时钟进行时间同步,使其时钟误差始终不超过1μs,但该误差将可能产生不超过150m的理论误差,再加上由于受到架空线线路弧垂以及电缆敷设路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给定的线路长度存在误差,从而实际中最终测距误差可能会超过1000m。
针对此类问题,目前有关学者提出了高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利用双端原理根据混合线路故障初始行波到达两端的时间差进行故障区段的选择,然后,用单端原理进行初步故障测距,最后,结合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侧的时间差由单端原理给出准确结果。
此方法消除了同步时钟误差以及线路给定长度误差,但此方法在进行区段选择后需要假定第二次到达母线侧的行波浪涌是故障点反射波还是电缆与架空线连接点的反射波,根据假设情况进行两次测距计算后,再通过所得结果推算出行波初始浪涌到达母线两侧的时间差,从而与实测的时间差进行对比来确定测距结果,测距方法比较复杂,比较容易出现第二次到达母线侧波形误判的情况,影响测距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压混合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测距方法,消除了双端测距原理由于两端时间不能精确同步以及给定线路长度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不需要对第二次到达母线侧的故障行波进行假设计算,降低了第二次到达母线侧故障行波出现误判的几率,提高了故障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压混合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测距方法,包括步骤:
1)、求取整定值:ΔT1、ΔT2、ΔT3;其中LC表示电缆输电段的长度,vC表示故障行波在电缆上的传播速度,vO表示故障行波在架空线上的传播速度,LO表示架空线输电段的长度;
2)、采集故障行波由故障点第一次到达电缆母线侧的时间tM1以及故障行波由故障点第一次到达架空线母线侧的时间tN1,并求取时间差值Δt=tM1-tN1;
3)、在高压混合输电线路上取五个点:M、N、P、A、B;其中M为电缆母线侧,N为架空线母线侧,P为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点,A为电缆输电段的中点,B为架空线输电段的中点;这五个点将整个高压混合输电线路分为四段;
4)、判断故障点发生在高压混合输电线路的位置以及第二次到达M端或者N端的波形类型:
当Δt<ΔT1时,判定故障点位于电缆MA段且第二次到达M端的波形为故障点反射波;
当ΔT1<Δt<ΔT2时,判定故障点位于电缆AP段且第二次到达M端的波形为连接点反射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0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轴向磁轴承实现转子五自由度悬浮结构
- 下一篇:一种GNSS信号捕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