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8708.4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7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安贵仁;马志宇;张力伟;吕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杆 记号笔 上支架 下支架 动态变形量 弹性支撑 开孔 白纸 弹性支撑体 测量装置 测量 下底架 底架 装入 动态变化量 最大变形量 测量弹性 过盈配合 滑动连接 运动轨迹 下表面 弹簧 端头 取下 背面 直观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测量装置,包括下支架、上支架以及滑杆,滑杆的背面与下支架滑动连接,滑杆的正面贴有白纸;上支架朝向滑杆一侧的端头设置有开孔,在该开孔内设置有记号笔,记号笔与该开孔形成过盈配合。一种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的测量方法,包括机器上底架、机器下底架以及弹性支撑体,具体步骤如下:将上支架与机器上底架固定连接;将弹簧和记号笔依次装入上支架中;将滑杆装入下支架中;将下支架的下表面与机器下底架固定连接,记号笔在白纸上留下运动轨迹;取下白纸,经测量得出弹性支撑体的最大变形量。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而且可以直观、准确和快速的测量弹性支撑的动态变化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是评价弹性支撑性能的重要参数,由于受到测量条件的限制,常规的测量方法往往难以实施。目前,关于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主要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两种高科技手段进行测量。其中,图像处理技术的测量方法如下:首先,使用数码摄像机获取结构上人工标靶的视频图像;然后,利用视频图像处理程序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实现测点位置的自动识别与跟踪,从而得到测点位移的动态时程曲线。
现有技术不足:首先,无论是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还是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弹性支撑动态压缩量进行测量,由于对测试仪器的安装要求较高,测试仪器本身要求不能发生较大的位移,因此上述两种方法仅限于在试验台架上进行测量,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机器,上述两种方法很难进行测量。比如,风力发电机弹性支撑的动态变形量测量,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受到各种激励的影响,机组晃动很大,因此,无论是激光发射器还是高清数码相机都很难安装固定,而且,整个机组空间狭小,也不便于上述仪器的使用。
其次,上述两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价格极高,如果只是为测量弹性支撑动态压缩量,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最后,上述两种方法对于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图像处理技术,需要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才能获得测试结果。对于普通测试人员,不便于开展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测量装置,包括下支架、上支架以及滑杆,所述滑杆的背面与下支架连接,并且滑杆相对下支架可做水平移动,所述滑杆的正面贴有白纸;
工作时,所述的上支架与滑杆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设置,所述上支架朝向滑杆一侧的端头设置有开孔,在该开孔内设置有记号笔,所述的记号笔与该开孔形成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孔内设置弹簧,所述的记号笔设置在弹簧的前端,该弹簧推动记号笔并使记号笔保持向前运动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与滑杆之间的可移动机构为:
所述下支架上开设水平导向槽,所述滑杆的背面形成滑轨,所述的滑杆经滑轨安装在导向槽内与下支架之间形成自由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支架与滑杆之间的配合间隙<0.1mm。
进一步的,所述记号笔的笔迹宽度<0.0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支架呈L形结构。
一种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的测量方法,包括机器上底架、机器下底架以及设置在两支架之间的弹性支撑体,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弹性支撑动态变形量测量装置对机器的弹性支撑体进行测量,具体步骤如下:
Ⅰ、将上支架的上表面与机器上底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Ⅱ、将弹簧和记号笔依次装入上支架中;
Ⅲ、将滑杆装入下支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8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