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相色谱分析仪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17708.2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5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常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谱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谱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精度的液相色谱分析仪。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分析仪的控制系统是用来分离和分析色谱的装置,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液相色谱分析仪是利用混合物在液-固或不互溶的两种液体之间分配比的差异,对混合物进行先分离,而后分析鉴定的仪器。液相色谱分析仪一般是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淋洗液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淋洗液,被淋洗液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现有技术中的一个例子是,申请号为CN201320115479.4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液相色谱分析仪,包括了溶剂瓶、双柱塞恒流供液泵、进样器、色谱柱、分光检测器、废液瓶、数据处理工作站、LCD显示系统和RS232数据接口;在淋洗液的传输路线上,溶剂瓶、双柱塞恒流供液泵、进样器、色谱柱、分光检测器和废液瓶依次连接;所述的数据处理工作站连接在分光检测器上,所述的LCD显示系统与数据处理工作站相连,显示检测数据;所述的RS232数据接口与数据处理工作站相连,将检测数据传输到电脑上再进行存储分析。其组成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通常的色谱柱由于本身使用环境、使用时间长短等原因容易造成分光不精确的问题,且使用过久以后会出现与检测器温漂叠加造成数据不正确的现象。虽然可以依靠恒温装置控制检测器的温度,但是高精度的恒温装置通常成本很高,且不易经常校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相色谱分析仪,包括:
供液单元,其用于输入恒定流量的淋洗液;
进样单元,其用于注入待分析的液体样品;
分离单元,其用于分离所述液体样品中的组分;
第一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并输出所述分离单元中第一组分浓度的变化;
第二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并输出所述分离单元中第二组分浓度的变化,其中第二组分与第一组分在第一时刻T1相同,且在第二时刻T2相差180度相位角,所述第一时刻T1与第二时刻T2彼此相邻并不断重复;
处理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的平均值A与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的平均值B进行如下处理:(A+(0.73*B*T1+0.37*B*T2)/(T1+T2))/2。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单元由淋洗液储存瓶和高压供液泵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单元包括色谱柱。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部件利用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工作站或笔式记录仪作为分析结果的记录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单元对所述液体样本中的组分进行相位变换,并输出两路相差180度相位角的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进样单元采用六通阀控制进样。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单元包括相位延迟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均为紫外检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检测器由流通池、光路系统、微机控制系统组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信单元,其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的处理结果通过无线数传装置传输到计算机。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克服了温度对于检测器的影响,使得在不需要恒温装置营造恒温环境的前提下达到色谱仪稳定工作的效果;
(2)采用相差技术提高了色谱柱分光的效果;
(3)采用了连续相干技术,并利用经验公式提高了相干分光进行色谱分析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液相色谱仪的组成结构框图。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的液相色谱分析仪的两组实验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液相色谱分析仪包括供液单元、进样单元、分离单元、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7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