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14956.1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5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陶宪德;崔洪武;顾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4;B66B1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林传贵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房 电梯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布置结构,尤其是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通常由安装在井道上方的承重梁上,曳引机机架及曳引机位于轿厢上方。目前的这种无机房电梯不仅要占据较多的井道顶部空间,不利于在低层别墅类建筑中安装,而且需要在井道中预先建筑承重梁结构来安装曳引机,建筑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占用电梯井道的顶层空间,有效降低井道高度和建筑成本的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它包括对重、安装在所述对重上的对重绳轮、曳引机、轿厢、设置在所述轿厢上的轿厢反绳轮、轿厢绳头板组件、支撑所述曳引机的曳引机架、用于引导所述轿厢上下运行的轿厢导轨、用于引导所述对重上下运行的对重导轨、钢丝绳,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重和所述曳引机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对重导轨为一对,一对所述对重导轨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曳引机机架架设在一对所述对重导轨之间;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轴线方向与所述轿厢的轿门垂直,所述曳引机与所述轿厢在竖直方向的投影没有重合部分;所述轿厢绳头板组件固定在电梯井道中与所述曳引机相对的一侧;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曳引机机架上,另一端向下延伸绕过所述对重绳轮,然后向上延伸绕过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再向下延伸绕过所述轿厢反绳轮,最后再向上延伸固定在所述轿厢绳头板组件上。
本发明中将曳引机设置在轿厢的一侧,且曳引机与轿厢在竖直方向的投影没有重合部分,确保轿厢顺利上下运行,同时曳引机又能够与轿厢互不干涉地布置在轿厢的一侧,从而在不占用井道顶层空间的情况下降低井道的高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将曳引机机架直接架设在一对对重导轨之间,建筑中不需要预先设置承重梁,从而降低了电梯成本和建筑成本。
其中,所述轿厢导轨为一对,一对所述轿厢导轨分别位于所述轿厢的两侧,一对所述轿厢导轨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对重位于同一侧,另一个与所述轿厢绳头板组件位于同一侧;所述轿厢绳头板组件固定安装在与其同一侧的轿厢导轨上。绳头板组件直接安装在轿厢导轨上,使电梯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降低电梯成本,也同样地减少了在井道中设置相应的安装结构的建筑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反绳轮可以安装在所述轿厢的顶部或者底部。无论是采用轿顶轮还是轿底轮这两种轿厢反绳轮的任一结构,都可以通过本发明的钢丝绳来提升轿厢。
优选地,所述轿厢反绳轮为一对,一对所述轿厢反绳轮分别位于所述轿厢的两侧。
更优选地,一对所述轿厢反绳轮的轴线方向均与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轴线方向平行。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减少了对井道顶层空间的占用,有效地降低了电梯井道的高度,同时也降低了电梯成本和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曳引机部分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轿厢绳头板组件部分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轿厢反绳轮采用轿底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轿厢反绳轮采用轿顶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去除轿厢反绳轮和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它包括对重1、安装在所述对重1上的对重绳轮2、曳引机3、轿厢4、设置在所述轿厢4上的轿厢反绳轮5、轿厢绳头板组件6、支撑曳引机3的曳引机架7、用于引导轿厢4上下运行的轿厢导轨8、用于引导对重1上下运行的对重导轨9、钢丝绳10。
对重1和曳引机3位于轿厢4的同一侧,对重导轨9为一对,一对对重导轨9位于轿厢4的同一侧,曳引机机架7架设在一对对重导轨9之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对重1和曳引机3均位于轿厢4的左侧,一对对重导轨9按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对重1位于一对对重导轨9之间。
轿厢4的轿门位于前侧,即轿门门板沿左右方向延伸。曳引机3的曳引轮轴线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从而与轿厢4的轿门垂直。在竖直方向上,曳引机3与轿厢4的投影没有重合部分,轿厢4的上方没有承重梁和其他部件阻挡,所以轿厢4上下运行时不会与曳引机3及安装曳引机3的曳引机机架7相互干涉,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49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