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训练和考试的电路模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3963.X | 申请日: | 201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朱祖江;王大国;许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接触器 子模块 弱电 模拟电路模块 电路模拟系统 数据收集模块 继电器组 后台机 强电 考试 继电器 连接器技术领域 数据传输模块 模拟器 安全隐患 电路连接 工作效率 检测信号 单片机 主观性 并联 加载 串联 电工 模仿 教师 | ||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训练和考试的电路模拟系统,包括交流接触器模拟电路模块、数据收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后台机模块,交流接触器模拟电路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第二子模块和弱电继电器组。第一子模块与第二子模块并联,再与数据收集模块相串联。交流接触器模拟电路模块中通导弱电,即通导单片机的检测信号。弱电继电器组包括5组弱电继电器的接点分别与5组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接点相连接,来模仿交流接触器的动作。有益效果:不用加载强电就能完成电工实操训练与考试的任务,规避了强电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采用后台机来裁定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消除了人为判断的主观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工学教具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适用于训练和考试的电路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电工学教学中,学员电路实际操作的训练与考试方式主要是让学员在实际的器件上进行电路连接,然后通电测试,再由教师现场评判正确与否。
该方式存在若干缺陷:一、实际器件必须加载强电才能进行训练或考试,存在,定的安全隐患;二、原始数据只能人为记录,无法进行电子信息化存储;三、由老师现场判定其连接是否正确,效率低,增加了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训练和考试的电路模拟系统,其通过单片机控制的弱电电路模拟强电电路,同时利用单片机的输入口采集强电电路中的信号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训练和考试的电路模拟系统,其具体包括交流接触器模拟电路模块、数据收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后台机模块,交流接触器模拟电路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第二子模块和弱电继电器组,数据收集模块包括单片机和单片机接口信号采集点。
第一子模块与第二子模块并联,再与数据收集模块相串联。
交流接触器模拟电路模块中通导弱电,即通导单片机的检测信号。
交流接触器模拟电路模块包括2个交流接触器模拟器,交流接触器模拟器包括5组与弱电继电器组相连接的接点。5组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接点包括4组动合接点和1组静合接点。
弱电继电器组包括5组弱电继电器。初始状态时,其中4组弱电继电器处于释放状态,1组弱电继电器处于吸合状态。5组弱电继电器的接点分别与5组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接点相连接,来模仿交流接触器的动作。
在优化方案中,第一子模块包括2个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各2组接点,强电控制按钮。2个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各2组接点并联。在并联分路中,2个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各2组接点分别与强电控制按钮串联。
在优化方案中,第一子模块中的2个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各2组接点为单片机接口信号采集点,用于采集电路的弱电信号,即检测信号,并向单片机传送。
在优化方案中,第一子模块中的强电控制按钮包括第一强电控制按钮和第二强电控制按钮。强电控制按钮可供实际操作,但其中通的是弱电(即单片机的检测信号),单片机检测到其动作后,控制弱电继电器的动作,即模拟交流接触器的动作。
第一强电控制按钮的动作有关数据是由单片机通过检测P17、P18两点之间足否连通来获得。第二强电控制按钮的动作有关数据的获得亦是同理。
在优化方案中,第二子模块包括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各3组接点,三相电输入端子模拟器和模拟三相电机。2个交流接触器模拟器的各3组接点在三相电输入端子模拟器的W相线路中并联,并与模拟三相电机串联。
在优化方案中,模拟三相电机不实际参与电路,仅作为接线点。在三相电输入端子模拟器加入弱电(即单片机的检测信号),在模拟三相电机侧检测器线路的通断状况,就可以判断电路连接的正确与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39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