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线材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1182.7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6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彭骞;付文明;赵勇;陈凯;沈亚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李满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传输 质量测试 以太网收发模块 连接处理器 通信线材 输出缓存单元 输入缓存单元 输入输出接口 信号接收接口 信号输出接口 自动检测装置 通信接口 上位机 传输质量测试 人工手动测试 信号输出端 信号输入端 测线仪 通信端 检测 处理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线材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它包括上位机、以太网收发模块、输入缓存单元、处理器、输出缓存单元、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包括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接收接口和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接口;以太网收发模块的第一通信接口连接上位机,以太网收发模块的第二通信接口连接处理器的通信端,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接收接口通过输入缓存单元连接处理器的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入端;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接口通过输出缓存单元连接处理器的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端。本发明解决当前人工手动测试通信线材效率低下及测线仪不具备传输质量测试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线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线材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通讯线材的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及误码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数据的传输要求,很多电子通讯产品的信号线材的根数也十分庞杂,例如显示模组的信号接口连接线材的根数多达上百根。因此,为了保证线材的准确连接及数据高质量的传输,在电子、通讯产品的研发及生产阶段有必要对线材的对应关系及传输质量进行检测。
目前检测线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手动的使用万用表对线材的通断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存在易误判、效率低、线材传输质量无法判断等缺点;另外一种是利用现有的测线仪对线材进行测量,但目前市面上的测线仪只能测试线材的对应关系,不能对线材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线材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解决当前人工手动测试通信线材效率低下及测线仪不具备传输质量测试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的通信线材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位机、以太网收发模块、输入缓存单元、处理器、输出缓存单元、输入输出接口,其中,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接收接口和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接口;
所述以太网收发模块的第一通信接口连接上位机,以太网收发模块的第二通信接口连接处理器的通信端,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接收接口通过输入缓存单元连接处理器的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入端;
所述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接口通过输出缓存单元连接处理器的高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端。
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还包括对应关系测试信号接收接口和对应关系测试信号输出接口,所述对应关系测试信号接收接口连接处理器的对应关系测试信号输入端,所述对应关系测试信号输出接口连接处理器的对应关系测试信号输出端。
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还包括低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接收接口和低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接口,所述低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接收接口连接处理器的低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入端,所述低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接口连接处理器的低速传输质量测试信号输出端。
一种利用上述通信线材自动检测装置进行通信线材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对于已知规格书的线材直接进入步骤201进行线材实际线序对应关系确认流程,对于未知规格书的线材进入步骤102进行线材实际线序对应关系获取流程;
步骤102:将线材一端的牛角接头通过第一牛角插座连接对应关系测试信号输出接口,将线材另一端的牛角接头通过第二牛角插座连接对应关系测试信号接收接口,进入步骤103;
步骤103:上位机下发线材线序对应关系测试指令给处理器,进入步骤104;
步骤104:处理器通过对应关系测试信号输出接口向线材一端的牛角接头的一个管脚输出一串伪随机码,同时处理器通过对应关系测试信号接收接口监测线材另一端的牛角接头中哪一个管脚接收到了同样的伪随机码,并记录下接收到同样伪随机码的管脚号,接收到同样伪随机码的管脚即为与输入对应伪随机码的管脚连通,进入步骤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1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