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冲电流供电的油井套管阴极保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0892.8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2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前;周好斌;徐兴龙;徐学利;李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F13/06 | 分类号: | C23F1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2 | 代理人: | 第五思军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电流 供电 油井 套管 阴极保护 系统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油井的腐蚀与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脉冲电流供电的油井套管阴极保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用于保护电流传输距离远和保护电流分布均匀的阴极保护系统,可进一步扩展应用至气井套管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腐蚀造成的油井套损问题在国内外许多油田普遍存在。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开发时间较长的油田以及油水井或地理环境复杂的油井,由于井下技术状况不断恶化等原因使得油井套管不同程度地变形、破漏或严重腐蚀的现象,这不仅使得油井带病生产或者停产,增大了油井运行维护费用,造成了油田固定资产和资源的双重浪费,影响了采油井网的完善和高效开发。
给油井套管施加阴极保护是目前油田解决套管腐蚀问题通常采取的措施之一。目前油田采用的直流阴极保护方式,一般是通过电缆将套管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将辅助阳极接到电源的正极,辅助阳极与套管之间的地层相当于导电电缆,整个系统构成一个电回路。当套管实施直流阴极保护时,有外加电子流入套管外表面,当外加的电子来不及与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性物质起作用时,就会在套管表面聚集起来,导致套管表面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套管表面微阳极区释放电子的能力受到抑制,腐蚀就被迫停止。这种保护方式存在一下缺点:其一,由于保护电流分布不均匀,结果造成油井套管局部未达到有效保护。其二,由于直流电流传播距离有限,结果使得保护深度难以延长。其三,要想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必须通过大电量,大阳极地床来补偿,因此电能消耗大,阳极地床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脉冲电流供电的油井套管阴极保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根据油井套管的深度实时合理的进行油井套管的有效保护,以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和节能效果,并有效延长油井套管的保护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脉冲电流供电的油井套管阴极保护系统,包括有油井套管,油井套管通过脉冲电源与阳极井系统相连;油井套管与电位检测仪相连;电位检测仪与参比电极相连;
所述的脉冲电源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采样信号滤波放大处理电路与保护电压传感器、保护电流传感器及参比电极传感器相连;微处理器还通过控制信号隔离放大电路与变压器相连;微处理器还通过控制信号隔离放大电路与阳极相连;微处理器还通过控制信号隔离放大电路与脉冲电源相连。
所述的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或DSP。
所述的油井套管的电连接点用专用电缆与脉冲电源的负极相连,辅助阳极通过专用电缆与脉冲电源正极相连,辅助阳极与油井套管之间的地层相当于导电电缆,整个系统构成电回路。保护电位检测仪实时自动检测阴极保护电位。
所述的阳极井系统埋设于阳极井中。
所述参比电极传感器采用功率晶体管GTR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门极关断晶闸管GTO。
所用电位检测仪采用TI公司TMS320LF2407DSP自动电位检测仪;电压传感器采用电流型200V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采用电流型200A电流传感器。参比电极采用市售饱和硫酸铜电极;阳极选用高硅铸铁。
基于脉冲电流供电的油井套管阴极保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油井套管上设置一专用的脉冲电源,用于提供油井套管阴极极化所需的极化电流,油井套管阴极保护时协助阳极释放的电子向更远的方向集聚;
2)将保护油井套管的电位检测仪,分别与油井套管和参比电极相连接;
3)在原油井套管的电路基础上,增设油井套管单元保护电压传感器和保护电流传感器,增设用于控制调压的PWM控制信号,使脉冲电源内部电路控制板上的微处理器能同时控制脉冲电源和油井套管的电压。
本发明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0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