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10327.1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9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萱;刘渊;王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0 | 分类号: | C04B35/40;C04B35/62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71002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铁氧体 纳米 吸波粉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雷达波吸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尖晶石型镍铁氧体(NiFe2O4)作为一种典型的软磁材料,因其具有较好的铁磁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较低的导电性及在自然界中储量巨大而广泛应用于雷达吸波材料领域。然而,单纯的NiFe2O4吸波频带较窄,匹配厚度通常在6mm左右,吸波性能有待改善。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制备多元复合型镍基铁氧体,以达到进一步改善NiFe2O4吸波性能的目的。以NiFe2O4为基体,通过Zn2+、Mg2+等不同二价金属离子及稀土元素的掺杂,调控材料的电磁参数增加损耗,是提高NiFe2O4吸波性能的主要方法。
专利10059414.2公开了镍锌镁镧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显示了其在1-18GHz内良好的吸波性能。专利00133679.7公开了一种通过煅烧氧化物进行固相反应合成镍锌铁氧体的方法。专利10034964.9公开了一种钕掺杂锰锌铁氧体-聚苯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相关的技术及文献报道还有一些,但是尚未见制备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及其制备的方法。
现将本发明构思及技术解决方案叙述如下:
根据初步的实验证明,在镍锌铁氧体中添加适量的锰和铈制备纳米镍基铁氧体,有助于吸波频带的拓宽和匹配厚度的降低,有望使吸波粉体达到“强吸收,宽频带”的要求。
本发明一种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的化学式为:Mn0.2+2yNi0.5-y Zn0.3-y CexFe2-xO4;化学式中x的取值范围为:0.02≤x≤0.1,y的取值范围为:0.0≤y≤0.25。
本发明一种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准确称取各化合物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混合溶液,其中硝酸镍6.8~13.3质量%,硝酸锰4.6~16.3质量%,硝酸锌1.4~8.2质量%,硝酸铁71.5~质量73.2%,硝酸铈0.8~4.0质量%。
步骤2:向溶液中加入柠檬酸,柠檬酸与溶液中金属离子之和的摩尔比为4:3,充分搅拌后形成均一透明溶液;向溶液中滴入25质量%的氨水,调节溶液至pH=7;将盛有该溶液的烧杯置于60~80℃水浴环境中,不断搅拌加热直到形成黏稠的湿凝胶,将其置于100~12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直至形成干凝胶,在空气中点燃干凝胶,得到铁氧体前驱体。
步骤3:将前驱体粉末在1000~1200℃高温烧结炉中煅烧2~4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产物即为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
步骤4:用HP8720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参数,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得到吸波粉体的反射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按照Mn0.2+2yNi0.5-y Zn0.3-y CexFe2-xO4(0.0≤y≤0.25,0.02≤x≤0.1)的化学计量配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工艺稳定,可重复性好,在2~18GHz内对雷达波吸收效果明显,显示了其在雷达波隐身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的反射率随频率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锰铈掺杂镍锌铁氧体纳米吸波粉体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0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