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极性编码与加窗的联合旁瓣抑制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08840.7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9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林;胡静;许旻;任婵婵;贺栋梁;侯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极性 编码 联合 抑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双极性编码与加窗的联合旁瓣抑制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1)产生独立无记忆的基带数据;
(2)对基带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3)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映射,得到M个调制映射后的数据;
(4)对调制映射后的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将M个串行的数据变换成v路的并行数据,每路并行数据的个数为N;
(5)对v路并行数据依次进行双极性编码;
(6)对双极性编码后的v路数据分别进行IFFT变换后形成v个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的IFFT变换的点数为N;
(7)将IFFT变换后得到的v个OFDM符号分别进行加窗,其中加窗函数为升余弦窗函数;
(8)将加窗后的v个OFDM符号进行并串转换;
(9)对串行数据进行射频调制,形成最终的OFDM调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极性编码与加窗的联合旁瓣抑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进行的调制映射为16QAM调制映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极性编码与加窗的联合旁瓣抑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中经过双极性编码后的v路并行数据中的1路数据满足ai,2k=-ai,2k-1,k=1,2,N/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极性编码与加窗的联合旁瓣抑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7)中所述的升余弦窗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wn为升余弦窗函数,β为窗函数的滚降系数,N为IFFT变换的点数,n为窗函数序列的样本数。
5.基于上述方法所设计的一种基于双极性编码与加窗的联合旁瓣抑制装置,其特征是,由数字信源模块、信道编码模块、调制映射模块、串并转换模块、双极性编码模块、IFFT变换模块、加窗模块、并串转换模块和射频模块组成;数字信源模块的输出端经信道编码模块后送入调制映射模块的输入端,调制映射模块的输出端经串并转换模块与双极性编码模块的输入端,双极性编码模块的输出端经IFFT变换模块与加窗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加窗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射频模块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极性编码与加窗的联合旁瓣抑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制映射模块为16QAM调制映射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88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